人人書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都市言情 >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 王樹聲小傳

王樹聲小傳

書籍名:《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王樹聲,原名宏信,乳名國萌,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崗區項家沖,家有兄弟姊妹10人,他排行第五。

  
      王樹聲的祖父是個清末科舉場上的失意者,在家鄉靠教私塾兼行醫度日。他的兩個兒子,是治家過日子的能手,仗着一身好力氣,加上勤勞節儉,所以,到中年時,家境殷實,生活富足,并有雇工,還放了一點債,算得上是地主人家。王樹聲6歲那年,王家一分為二,他的父親分得一半家産。可是,在王樹聲10歲左右時,其父母先後被病魔奪去生命。年過花甲的祖母,挑起支撐全家、撫育一群幼小孫兒的重擔,艱難度日。

  
      在父母病故前,王樹聲和兄弟們同在鄉塾讀書。父母去世後,家境日衰,老祖母讓王樹聲的兄弟退學,獨留下他一人繼續就讀。聰穎的王樹聲埋首書卷,攻讀不懈,終于在1923年考入麻城縣高等小學堂,并以優秀的成績博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

  
      麻城高小進步老師王幼安對少年王樹聲影響很大,王老師在國文教學中,常結合課文,聯系現實,向學生們講述清朝的腐敗無能、列強對我國的侵略等内容,每次都講得聲淚俱下,引得滿堂一片悲憤。他還秘密組織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在家裡設置一個隐蔽的書房,藏有許多進步書刊。王樹聲和同窗好友在王老師的引導下,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漸漸地,王樹聲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明白了中國深受災難的根源,要改變中國現狀,隻有起來鬥争。

  
      1924年底,王樹聲從麻城高小畢業。這年,祖母年老體弱無力再當家,不得不使幾個孫兒各立門戶。王樹聲被迫辍學,負起贍養祖母、照料家業的重擔。後來他回本鄉當過塾師,充任過乘馬崗初小校長。但王樹聲的志向并不在此,他渴望奔向海闊天空的大社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就在王樹聲苦悶、彷徨的時候,他的好友桂步蟾、徐其虛等由省城帶回北伐軍的消息,并向他介紹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國共合作的情況。王樹聲大受鼓舞,欣然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春,他又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無産階級先鋒隊的一名戰士。在王樹聲的影響下,一批鄉鄰包括他的兄弟和妹夫都先後加入了共産黨。1926年10月,中共乘馬崗區支部成立,王樹聲任第2鄉中共黨小組組長。他們還組織農民協會,王樹聲任乘馬崗區農民協會組織部長。在熱火朝天的農民運動中,王樹聲帶頭動員自己的兄弟姐妹向本家的佃戶宣布,今後再不收租收息,并當場退佃、退押,焚毀地契、借約。農友們感動得奔走相告,疑慮消除,真心實意地跟王樹聲一起幹革命。王樹聲還親自狠鬥了自己的舅公――與農會過不去的外号“麻城北鄉一隻虎”的惡霸大地主丁枕魚和他的兒子、外号“吃人狼”的丁嶽平。

  
      1927年春節,麻城北鄉一些逃到外地的土豪劣紳勾結國民黨右派,以麻城縣代理商會會長和工賊為代言人,要挾國民黨麻城縣黨部釋放被關押的土豪劣紳,并揚言要砸爛縣農會。就在他們要下毒手的時候,王樹聲帶領數千農民大軍,浩浩蕩蕩開進縣城,嚴懲興風作浪者。這一行動大大提高了麻城縣農會的威望。事後,王樹聲升任縣農會組織部長。不久,中共麻城縣委正式成立,王樹聲任委員。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逃竄河南的麻城土豪劣紳糾集當地反動紅槍會上萬人反撲回來,為首的就是丁嶽平等人。他們一路燒殺掠搶,血洗乘馬崗、順河兩區,最後包圍縣城。王樹聲帶頭迎敵,但寡不敵衆,縣城處在反動紅槍會的重重包圍之中。王樹聲主動請命,隻身突圍去省城求援搬救兵,解除了縣城之圍。并對罪大惡極的丁枕魚等人進行公開審判,正法。

  
      1927年9月,王樹聲等中共麻城縣委領導人按“八七”會議精神,雷厲風行地開展宣傳暴動和組織工作,在麻城和黃安兩縣發動了“九月暴動”。由于缺乏起義經驗,加上國民黨派兵幹擾,鬥争暫時停頓了下來。随後,中共湖北省委派吳光浩等組成中共鄂東特委,加強對黃麻地區的領導,并于11月初在黃安七裡坪召開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作出了武裝奪取黃安城,建立革命政權和革命軍隊的決定。11月13日,王樹聲和吳光浩等帶領農民自衛軍、義勇隊,在成千上萬揮動着大刀、長矛、魚叉的農民協同下,一舉占領黃安古城,把革命的紅旗插上了黃安城頭。18日,大别山區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黃安工農政府成立。與此同時,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也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安農軍為第1路軍,麻城農軍為第2路軍,王樹聲為第2路軍分隊隊長。不久,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突然襲擊,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吳光浩決定工農革命軍大部分轉移到黃陂一帶,由王樹聲率領少數人在黃、麻北部堅持鬥争。

  
      由于孤軍奮戰難以進行,王樹聲決定分散活動,四處尋找黨組織和大部隊。1928年2月的一天,化裝成小商販的王樹聲,穿過槍林彈雨,終于在羅田縣三裡畈找到外出轉戰的戰友們,得知吳光浩率領鄂東軍的70餘名戰士,沖破敵人的封鎖,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衆基礎好的黃陂縣木蘭山,改番号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王樹聲随即登上木蘭山,被任命為第7軍第2分隊黨代表,他和隊長廖榮坤一起,率部在麻城南鄉一帶活動。他們和其他三支兄弟隊伍,在木蘭山區使用遊擊戰術,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逐漸改變了原先被動挨打的逆境,并恢複了黃、麻老區,開辟了柴山堡新區。5月,黃安和麻城聯合縣委會成立,王樹聲為縣委委員。7月,第7軍納入全國紅軍統一建制,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師,下轄四個大隊,對外稱團,王樹聲為第1大隊亦即第91團黨代表。幾個月後,中共鄂東特委重新組成,王樹聲為委員。随後,王樹聲率部與第2大隊一起南下遊擊,先後打垮乘馬崗、順河等地四個反動民團和麻城一營敵軍的“清剿”,收複了乘馬崗、順河老區的大部分地方。

  
      1929年春,蔣、桂戰争爆發,原駐黃、麻的桂系第18軍大部被調走。紅軍抓住這一大好時機,由柴山堡分頭出擊。王樹聲率第1大隊與第3大隊一路共同攻打反動派勢力最猖獗的黃安北部,先拿下禹王城,再攻熊家畈,三克塗家灣,拔除了起義老區内的幾個“釘子”,使這一帶紅色區域連成一片。6月、7月間,王樹聲和他的戰友們,又先後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年底,鄂豫邊區第一次黨代會和首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相繼召開。1930年春,鄂豫皖邊特委成立,統一領導這裡的三塊革命根據地和三支紅軍,實現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1930年4月,鄂豫皖的三支紅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原第11軍第31師改編為第1軍第1師,下轄五個大隊,王樹聲任第1大隊大隊長。不久,蔣、閻、馮軍閥大戰爆發,駐鄂豫皖邊的蔣系軍隊調出參戰,根據地周圍敵人守備空虛。紅1軍領導人利用這一向外發展的好機會,兵分兩路,向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進擊。6月中旬的一個夜晚,王樹聲所在的紅1師,在師長徐向前指揮下,由大悟的二郎店直撲楊家寨車站,全殲守敵兩個連,繳槍百餘支。戰後,全師由五個大隊擴編為三個支隊和一個特務大隊,總兵力由800人發展到1200多人。王樹聲為第1支隊支隊長。不久,敵軍開始反撲,王樹聲率第1支隊與第2、第3支隊一起奮戰,不到半天,全殲敵團長以下千餘人,繳槍800多支。接着,紅1師進行第二次擴編,将三個支隊編為第1、第2兩個團,兵力增至1500多人。王樹聲為第1團團長。

  
      1930年冬,蔣介石對各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連續“圍剿”。王樹聲部作為鄂豫皖紅軍的一支主力,多次随徐向前等首長縱橫馳騁,在反“圍剿”中立下汗馬功勞。11月上旬,紅1軍先發制人,從南線對敵發動反擊。王樹聲指揮第1師第1團和三個兄弟團協同,擊退黃陂北部地區守敵,進而揮師突襲謝店,在消滅夏鬥寅部一個營後,又乘敵不備,冒雪夜襲新洲縣城,全殲剛撤退至此之敵,繳獲大批軍需物資。12月中旬,王樹聲奉命率部再次出征,從敵人手中奪回了皖西根據地中心金家寨,繼而克麻埠、獨山、葉家集,直逼六安、霍山,并在東、西香火嶺将反撲之敵打得潰不成軍。至此,敵人對皖西根據地的“圍剿”被粉碎。

  
      1931年1月中旬,紅1軍在麻城長竹園與新由黃梅、廣濟轉戰來的紅15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邝繼勳、徐向前分别擔任正、副軍長,下轄兩個師、一個獨立團,王樹聲被委任為第10師第30團團長。1月下旬,王樹聲率部參加圍攻麻城磨角樓的戰鬥,擊潰敵援兵四個團,之後又奉命率部攻打易守難攻的重鎮新集。在經過艱苦戰鬥仍未果的情況下,王樹聲發動大家獻計獻策,想出了一條妙計:明裡,繼續不斷向敵人挑戰,吸引其注意;暗地,在遠處對着城牆挖坑道;同時,動員群衆收集土炸藥和秤砣碎鐵,裝入棺材,以坑道爆破攻城。終于在2月10日用此計攻克新集,全殲守敵。王樹聲和他的30團随之名聲大震,新集後來成為鄂豫皖邊區首府。3月,王樹聲指揮的30團和其他兄弟團經過多次激戰,先後粉碎敵人發動的第一、第二次軍事“圍剿”。取得兩次反“圍剿”勝利的鄂豫皖根據地,更加鞏固、繁榮。紅軍的戰鬥力顯著提高,部隊編制由原來的三個師增至四個師。戰功卓著的王樹聲被提升為第11師副師長兼32團團長。

  
      1931年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于黃安列甯市(七裡坪)宣告成立,下轄第4和第25兩軍,全部兵力達3萬人。徐向前任方面軍總指揮,王樹聲為第4軍第11師師長。

  
      紅四方面軍成立不久,敵人就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軍事“圍剿”。王樹聲率所部11師,在黃安獨立團配合下,迅速攻占敵人外圍最大的據點和援敵的必經之路高橋河和桃花鎮,全殲敵一個團,完全切斷黃安之敵與外地的聯系,随後兩度擊潰增援敵軍,敲響黃安之敵的喪鐘。12月22日,紅軍攻破黃安城,俘虜敵師長趙冠英及其下屬5000多人。為紀念這一戰役的重大勝利,黃安由此改名為紅安。

  
      1932年1月13日,紅四方面軍北上豫南,發動商(城)潢(川)戰役。王樹聲率領的紅11師先作為正面攻擊部隊與敵交鋒,後又作為全軍的左翼配合兄弟部隊迎擊援敵,前後僅10餘天,就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線廣大地區,殲敵5000餘人,使蔣介石的嫡系第2師受到毀滅性打擊,師長湯恩伯被撤職。但王樹聲也在這次戰役中身負重傷。這時,張國焘來到鄂豫皖蘇區實行肅反擴大化,王樹聲因一貫作戰英勇,這次又負了重傷,才幸免于難。四個多月後,王樹聲傷愈,被調任紅25軍第73師師長,率部參加了消滅張钫第20路軍的潢(川)光(山)戰役。

  
      1932年秋,由于張國焘的錯誤領導,紅四方面軍的第四次反“圍剿”失敗了,廣大紅軍将士被迫撤出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創建的鄂豫皖根據地,開始戰略大轉移。他們曆經千難萬險,于1932年底進入陝南,然後集中力量向南,拟創建以川北為中心的川陝邊根據地。王樹聲率領的73師作為全軍開路先鋒,經過兩天急行軍,翻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大巴山,進入川北,全軍主力相繼到來。随即,王樹聲采取四面包圍的挖心戰術擊潰薛嶽部主力一個團。1933年2月1日,王樹聲陪同徐向前總指揮,率紅軍健兒進入南江城。在這裡,紅軍執行嚴明的紀律,不騷擾百姓,并打開反動衙門的黑監獄,解救被關押的階級兄弟,成立臨時革命委員會,把政權交給人民,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擁護。然後,王樹聲兵分四路,很快解放了南江縣城周圍地區。為了争取民心,紮實進行創建根據地的各項工作,王樹聲挑選數百名政策性強、作風正派、富有地方工作經驗的幹部和戰士,組成多支宣傳隊和工作隊,深入農村,組織群衆,幫助建立黨的地方組織和革命政權,并要求部隊在戰鬥空隙,随時随地做群衆工作。廣大窮苦農民在紅軍工作隊的支持下,高舉土地革命的旗幟,沒收地主的田财,建立了自己的各種組織。

  
      與此同時,四川軍閥田頌堯和劉湘受蔣介石之命,先後派兵對川陝邊根據地進行多次“圍剿”,王樹聲受命率73師主力,同其他兄弟部隊經過十個月奮戰,不僅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圍攻,而且奇迹般地打出一個比原先更廣闊的川陝蘇區。

  
      其間,紅四方面軍進行了擴編,由原來的四個師,分别擴編為第4、第9、第30軍和第31軍,王樹聲任第31軍軍長。不久,又升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迎接轉戰北上的中央紅軍,強渡嘉陵江,開始了艱苦的長征。6月14日,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王樹聲被總司令部任命為岷江支隊司令。7月下旬,黨中央到達毛兒蓋。8月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紅一、紅四方面軍迅速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決定。據此,軍委确定兩軍混合編隊,組成左、右兩路軍,分途北上。王樹聲受命率部到達毛兒蓋,被編入右路軍。在這裡,王樹聲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親切接見。接着,他們在黨中央的直接率領下,以高昂的鬥志,跨過被稱為“人間絕境”的大草地,到達班佑地區。

  
      正當右路軍取得殲敵一個師的勝利的時候,張國焘采取分裂主義的立場,電令右路軍之四方面軍部隊不再北上,重新南下。王樹聲和右路軍中的四方面軍廣大幹部和戰士,不得不與會師不久、并肩戰鬥過的紅一方面軍一、三軍團的戰友們分手。

  
      在南下途中,紅四方面軍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損失慘重。1936年7月,由任弼時、賀龍率領的紅2、紅6軍團,渡過金沙江,跨過大雪山,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張國焘這時雖别有打算,但因朱德、任弼時、賀龍等人的堅持和包括王樹聲在内的廣大紅四方面軍幹部戰士們的強烈要求,還是決定北上與中央會合。然而,王樹聲卻因對張國焘的不滿而受到張國焘的打擊,由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降職為第31軍軍長,然後又降職為紅四方面軍教導團團長。

  
      1936年10月,在經曆了南下失敗的挫折和兩過草地的痛苦之後,紅四方面軍的将士會同二方面軍的戰友,沿着紅一方面軍的足迹到達了陝甘蘇區,三大主力紅軍終于會合在一處。不久,王樹聲和他的戰友們又開始了極為悲壯的征戰,這就是西渡黃河,先北進,為執行“甯夏戰役計劃”而拼殺,繼而西征,為“打通國際路線”而血戰。王樹聲受命任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孤雁悲鳴。西路軍西渡黃河以來,連日與馬家軍騎兵部隊血戰,幾遭敗績,竟緻全軍幾乎覆滅。在茫茫祁連山中,王樹聲欲喊不能,欲哭無淚,他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到延安去,一定要找到黨!他一路乞食,曆經千辛萬苦,風餐露宿,最後在一位好心而又理解紅軍的老大爺的幫助下,終于回到延安。聽說王樹聲歸來了,毛澤東馬上給他打電話,親切地對他說:“你回來就是勝利。”并請他吃飯,為他洗塵。這是王樹聲沒想到、也是最為感動的。

  
      王樹聲是抱着負荊請罪,甘願接受黨紀、軍紀處分的想法去見毛澤東的。當他以極為沉痛的心情,一五一十彙報了西路軍的作戰失敗經過,并檢讨了自己的過失和應負的責任之後,毛澤東不僅絲毫沒有責備他,反而表揚了他勇于承擔責任的自我批評精神,并鼓勵他不要背思想包袱,要繼續前進。聽說王樹聲渴望學習,毛澤東十分高興,親筆寫信,介紹王樹聲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臨别,毛澤東慈祥地對他說:“你回來就是勝利。西路軍失敗你沒有責任!”這是黨的領袖的結論,聽着這寬容的結論,王樹聲心頭一陣陣溫暖。

  
      誰都知道王樹聲是張國焘手下的一員得力戰将,曾受到張國焘的“器重”,但黨中央、毛澤東并不因此在批判張國焘的錯誤時株連他,王樹聲為黨中央和毛澤東實事求是的作風所感動。在抗大學習期間,王樹聲對張國焘所實行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毛澤東所實行的路線、方針、政策作了認真的比較,更加感到毛澤東的英明偉大。他對自己的思想作了一番清理,弄清了不少是非問題,帶頭對張國焘的錯誤進行了深入的批判,堅定地站在了毛澤東的旗幟下。

  
      1938年冬,王樹聲被黨中央派遣到華北抗日前線,初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繼而任代理司令員,随後,晉冀豫軍區與129師合并,又任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部部長。1942年,王樹聲奉調回延安,參加毛澤東親自倡導和主持的著名的延安整風,經受了一次難忘的思想洗禮。

  
      1944年,八路軍、新四軍頻頻向日軍發動攻勢,收複許多縣城,擴大解放區,并于下半年開始由内線反攻轉入外線反攻。在此形勢下,王樹聲受命擔任河南軍區司令員,率一支勁旅由延安出征,跨太嶽、繞太行、渡黃河,向豫西敵後進軍。當時豫西情況異常複雜,“土圍子”星羅棋布,明碉暗堡林立。老百姓連年受害于水、旱、蝗、湯(恩伯)的“三災一害”和日、僞的燒殺掠搶,苦不堪言,同時,受反動宣傳影響,不明了共産黨、八路軍抗日救國的真相。所以,為了保家活命,他們不與外界接近。針對這種情況,王樹聲教育幹部和戰士,要體貼人民,愛護人民,約法三章:不進圍子,不走小路,不踏青苗,并深入群衆,關心百姓生活。人民子弟兵的模範行動,清除了群衆心中的疑慮和戒備,他們把八路軍看作“自家人”,争相打開寨門,歡迎八路軍往來和進駐。

  
      王樹聲率部挺進嵩山,與先期在那兒活動的皮定鈞、徐子榮的部隊會師。然後兵分數路,在嵩山山地跟敵人周旋,把敵主力吸引在山裡,接着,出其不意,派奇兵直搗登封。同時,王樹聲還分兵在嵩山周圍的臨汝、伊川等地廣泛開展攻勢,拔除許多日、僞據點,占領一些樞紐要津,使豫西大片國土得以收複。

  
      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王樹聲遵循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指揮部隊逐鹿中原,從日、僞手中接收了不少城池要地和武器、物資,嚴懲膽敢反抗者。與此同時,國民黨陰謀發動内戰的迹象日益暴露。為作好迎戰準備,王樹聲根據黨中央指示,率領豫西的部隊南下,與新四軍第5師和八路軍南下支隊在桐柏山區會師,成立新的中原軍區。不久,中原軍區将主力整編為兩個縱隊,王樹聲任第1縱隊司令員。在該山區活動一個時期後,王樹聲奉中央電令,率部開往豫皖蘇邊界,途中遭國民黨重兵圍困。王樹聲指揮部隊擊退敵人的多次進犯,并争得時間練兵、學習。

  
      1946年初夏,我受困的中原部隊遵循黨中央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電示,全線出擊,分途突圍。王樹聲率領的第1縱隊作為南路突圍主力,先後闖過敵重兵防守的平漢鐵路和漢江,打垮敵人的前堵後截,于8月初到達崇山峻嶺的鄂西北。黨中央命令王樹聲率部在鄂西北創建根據地,并任命他為根據地的全面負責人――區黨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因敵我力量懸殊等原因,創建鄂西北根據地工作受挫。後由于健康原因,王樹聲離開鄂西北去山西晉城休養。

  
      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對國民黨軍的戰略進攻,病未痊愈的王樹聲執意要求随劉鄧大軍南征。黨中央批準他的請求,任命他為鄂豫軍區司令員。從1947年10月至次年3月,王樹聲指揮所部配合劉鄧主力,先後粉碎敵30萬之衆的“重點清剿”,支持與籌建各級政權和地方武裝,保護土地改革,為重建大别山根據地打開了局面。

  
      1948年春,由于全國戰局的需要,劉鄧野戰軍主力轉移到淮河以北另覓戰機。敵人再次派重兵侵入大别山區,發動瘋狂“掃蕩”。王樹聲隻好避其鋒芒,率部暫時分散于深山峻嶺,與敵抗争。王樹聲以身作則,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使部隊受到人民群衆的由衷擁護,戰鬥取得節節勝利,逐步從極端困境中擺脫出來。

  
      1948年底,震動中外的淮海戰役打響了。“清剿”大别山的敵正規軍大批撤走,隻留下小股軍隊。王樹聲抓緊時機,分兵出擊,積極配合淮海大戰,先後解放商城、固始、新縣、黃安等多座縣城,使大别山根據地基本建成。此後,王樹聲率領鄂豫軍區的部隊,乘勝消滅殘存境内的反動地方武裝,為南下大軍掃清渡江障礙;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籌糧備款,修橋開路,支援前方,為解放全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年4月,随着我大軍南進之後,流竄四處的鄂豫皖邊的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分子,勾結當地土匪企圖反撲。面對這種形勢,王樹聲義不容辭地率部殺向剿匪戰場,僅用半年左右時間就殲滅和生擒土匪15000多人,出色地完成剿匪任務,大大鞏固了鄂豫皖大别山區,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各路南下大軍。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黨中央通知王樹聲赴京觀禮。王樹聲以剿匪任務尚未徹底完成,毅然放棄參加開國大典這個難逢的機會,繼續奮戰在大别山區。

  
      新中國建立初期,王樹聲先後任湖北省軍區司令員和中南軍區第三副司令員。他盡心竭力領導全區地方武裝的建設,成績卓著。

  
      1955年,王樹聲被授予大将軍銜和“八一”、“獨立自由”、“解放”等三枚一級勳章。同年,王樹聲由湖北奉調進京,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1959年調離軍械部改任國防部副部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委和黨委第二書記。王樹聲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

  
      1974年1月7日,就在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和毛主席看望了病重的王樹聲,并對他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的五天之後,這位為創建新中國奮鬥了半個多世紀、功勳卓著的大将軍,與世長辭了,享年69歲。

  
      作者點評

  
      王樹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将領,軍事家。他戎馬一生,軍功卓著,為建立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在艱苦卓絕的鬥争環境裡,他始終勇往直前,從不退縮,是一位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

  
      王樹聲善于自我批評。當他認清了張國焘的南下錯誤後,主動向毛澤東、黨中央承認錯誤,并積極地、主動地批判張國焘的錯誤路線,深刻反省自己跟随張國焘所犯的過失,痛改前非,最終從張國焘錯誤路線的束縛下解放了出來,站到了毛澤東的路線旗幟下。

  
      不論地位如何變化,王樹聲都始終保持着革命傳統。他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不高,可起草文件、報告,決不單純依賴秘書,而常是以口授的方式先要秘書記下,他再字酌句斟,反複推敲。他不善交遊,工作之餘,就是讀書、閱報、聽廣播、看電視;精神疲勞了,或練書法,或漫步走走,同相遇的街坊老大爺、老大娘、清掃馬路的工人拉家常、聊天,他那普通一兵的打扮和親切的言談舉止,深為大家所稱頌。

  
      王樹聲對自己的子女很疼愛,但管教卻異常嚴格。他為孩子們訂出“家規”:不許在同學中誇耀自己的父母;不許打扮怪異,與衆不同;不許用小汽車接送;不許保姆和勤務員為其代勞。

  
      王樹聲的生活作風艱苦樸素。調京之初,組織上決定給他修建一幢住房。按他的級别待遇規定,房子的建築标準和用具配備,完全可以考究些。但王樹聲謝絕了,隻要求蓋成一般的平房,并且不要單門獨院,也不要警衛森嚴;室内的陳設,力戒闊綽,隻要一些日常辦公、生活所必需的家具用品。60年代初,因全國“備戰”,為王樹聲修建室内防空洞被列入有關部門的計劃,正準備動工,也被王樹聲謝絕了,他說:“我們的國家這麼困難,我的防空洞就免了吧。能給人民省一個錢也是好的嘛。”從入京之日起,王樹聲就住在這所外牆簡陋、内部狹窄的寓所裡,直到他長辭人世。

  
      王樹聲是一個優秀的革命戰士、模範的人民公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