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小傳
葉挺原名為洵,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廣東省惠陽縣秋長區周田村會水樓一戶農民家庭。父親葉承恩,早年曾漂洋過海到馬來亞,給當地的種植園主打工。錢雖然沒有賺到,但因為他喜好刻苦鑽研,由此學到一手種植熱帶水果的技術。回到故裡後,除了佃耕地主的11畝農田,便開始栽培果樹。另外,他還經營祖傳的中草藥鋪,農閑時還給别人看風水,盡管如此,一家人的生活還是難以維持。後來,葉挺的兩個小妹妹隻好被賣給别人做了童養媳。這使幼小的葉挺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并開始朦胧地感覺到富人跟窮人之間存在的差别。
葉挺自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4歲上,他一邊幫着家裡看牛,一邊跟着哥哥背誦《諸子格言》。1900年10月,惠州發生了革命黨人鄭士良領導的三洲田起義。葉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許多時光,便是在聽長輩們講起義英雄的革命故事中度過的。1903年,葉挺進入村裡騰雲私塾,跟随先生葉友山學習古文。後來,這所私塾由新派人物陳敬如接替,教授學生國文、算術、地理等新學科。在此期間,陳敬如指導葉挺閱讀了嶽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以及章炳麟、鄒容等人的著述,使葉挺接受到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和教育。這位陳老師不僅引導葉挺逐漸走上革命道路,兩人之間的師生情也非常深厚。葉挺後來改名,便是陳敬如送給他的,取“人要上行,葉要上挺”之意,希望學生能“挺身而出,拯救中華”。
1911年春天,15歲的葉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蠶業學校。葉挺原打算從這裡學到科學的蠶業知識,但入校後,所看到的一切使他失望至極。學校名義上雖然是教授新學,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但老師們别說是教學生,自己對各種新學科也都是半通不懂。學生也是三教九流,良莠不齊。實際上,這所蠶業學校仍是一所受封建官僚控制的學校,雖然處在辛亥革命即将爆發的前夜,學校卻到處彌漫着一股陳腐、甚至愚昧的封建氣息。3月底,孫中山、黃興發起的廣州黃花崗革命起義再次遭到失敗,清廷借機瘋狂地鎮壓革命黨和所謂亂黨嫌疑分子。由于葉挺等進步學生剪掉了辮子,也被捕入獄,不久即被蠶業學校開除學籍。在陳敬如的幫助下,葉挺繼而進入惠州府中學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辛亥革命的槍聲猶如前進的鼓點,激勵着廣大革命青年奮發向上。葉挺同所有熱血男兒一樣,心潮澎湃,立志為徹底推翻帝制、建立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1912年春,在“富國強兵”思想的影響下,葉挺毅然擺脫家庭、婚姻的束縛考入廣州陸軍小學第七期。1914年12月,葉挺從陸小畢業,北上武漢,于次年升入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在這裡,葉挺與同學鄧演達、李振球、羅梓材結為至交好友。12月,袁世凱在北京稱帝,全國掀起反袁革命鬥争。葉挺和同學們積極響應,組織宣傳隊到街頭和部隊作反袁演講,鼓動革命。此時,各種新思想紛紛出土萌芽,各種革命浪潮風起雲湧,這使青年葉挺欣喜不已,同時又感應接不暇,不免陷入迷茫之中。面對滿目瘡痍、多災多難的祖國,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葉挺苦苦思索着拯救中國的道路,漫漫長夜,輾轉反側。在這段日子裡,葉挺将自己的迷惑以及思考付諸筆端,提出“覺悟是道德的根本”的觀點,旁征博引,一氣寫下洋洋2000字的長信,投寄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後來,《新青年》将這篇充滿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熱情四溢,飽含哲理的文章全文發表在1917年第二卷第6号期刊上,并加編者按,稱贊葉挺“力求覺悟于自身,是正确之思想也,是鄰于科學者也”。
1916年底,葉挺結束第二預備學校學業,升入當時中國著名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年春,葉挺從保定軍校畢業,本決定赴歐留學,後因為沒有籌措到留學資金,便按照事先與鄧演達的約定,投奔孫中山,從此走上革命道路。當時,孫中山創建的粵軍攻克福建漳州,已完成援閩任務,正在漳州休整,準備回師廣東,再圖北伐。葉挺到漳州後,被任命為粵軍第1支隊少校副官,同年加入國民黨。從此,葉挺追随孫中山轉戰閩粵桂,奔赴于革命疆場,曆經讨伐廣東桂系軍閥莫榮新戰争、廣東軍政府“北伐定桂”的革命洗禮。1922年6月16日,發生陳炯明叛軍炮轟總統府事件。葉挺時任警衛團第2營營長,他率部奮勇反擊,打退了叛軍的五次進攻,掩護孫中山等人安全轉移。
兩次護法戰争均告失敗後,孫中山痛定思痛,開始尋求新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接受了中國共産黨關于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并重新诠釋了三民主義。改組後的國民黨,在聯俄、聯共、輔助農工三大政策旗幟下,成為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的革命聯盟,建立了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自“五四”運動以來,葉挺通過耳聞和目睹,逐漸對馬克思列甯主義和中國共産黨發生濃厚的興趣,并進而對資産階級革命産生懷疑。為了親自探尋中國革命的指路明燈,葉挺向孫中山等人提出去蘇聯留學的請求。1924年8月底,在孫中山、廖仲恺、鄧演達的積極支持下,葉挺帶着中共中央機關寫給中共旅莫支部的介紹信,赴蘇留學,進入中國留學生指定就讀的學校――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當時,在蘇聯的中國留學生幾乎都是共産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葉挺成為第一個留蘇的國民黨員。在這裡,他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的經典著作,與留蘇的中國共産黨員朝夕相處,時常共同探讨救國大計。通過學習和交談,葉挺深刻地認識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徹底打破舊的社會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才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從而使葉挺從心底産生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強烈願望。
同年12月1日,對于葉挺來說,是他人生追求和政治生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一天,中共旅莫支部召開第八次支部大會,接受葉挺為候補黨員。介紹人為王若飛、王一飛。這時,國内革命形勢随着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建立,掀起了強勁的反帝、反封建、反壓迫的革命浪潮。随着“五卅”運動的爆發,工農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經過第一次東征和廣州平叛鬥争,廣東作為革命第一線陣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并積極醞釀新的北伐。為了滿足中國國内革命的需要,共産國際和斯大林決定在蘇軍的紅軍學校專設一個中國班,培養中國軍事幹部優秀人材。次年2月,葉挺同王一飛、聶榮臻等30多名中國留學生轉入紅軍學校中國班系統地學習軍事。8月,接共産國際的通知,葉挺等人經海參崴、日本回國,從此投身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争的偉業中。
9月,葉挺回到廣州。當即與中共廣東區委負責人陳延年、周恩來會面。這時,國民革命政府已經成立。原粵軍第1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李濟深擔任軍長,陳可钰為副軍長,葉挺被任命為第4軍參謀處處長,随軍參加東征,讨伐叛軍陳炯明部。11月,中共兩廣區委決定組建以共産黨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4團,葉挺應召從東征前線回到廣州擔任團長,赴肇慶進行籌建工作。1926年春,第34團脫離第12師建制,歸第4軍軍部直接領導,并改稱為第4軍獨立團,成為中國共産黨直接領導下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獨立團轄有三個營和直屬隊,共2000餘人。為了使獨立團成為一支剛強有力、無堅不摧的革命軍隊,葉挺率領幹部戰士開始了嚴格的訓練。一是改軍隊慣常的“三操兩講”為“四操三講”的軍事訓練,二是加強政治訓練。葉挺深知,戰場上,取勝的因素除了優良的武器裝備和戰士的高超技能外,官兵們樹立堅定的革命理想尤為重要。
此時,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相互勾結,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統治和迫害,一次又一次對中國人民舉起罪惡的屠刀。從1925年開始,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裡,相繼發生五卅慘案、沙基慘案和“三一八”慘案。同時全國各地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連年征戰,互相争鬥,割據一方。值此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在國共兩黨的共同推動下,廣東國民革命政府決定北伐。目标是消滅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封建反革命勢力,最終實現統一全中國的大業。當時直系軍閥吳佩孚擁精兵20餘萬,自稱“讨賊聯軍總司令”,盤踞湖南、湖北,成為革命軍北伐第一站的攔路虎。湖南是直系軍閥吳佩孚進攻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基地。5月初,時任湖南省代理省長、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唐生智及其所部被軍閥葉開鑫部打敗,退出長沙,固守衡陽一帶等待廣東國民政府增援。此前,葉挺正率領獨立團1營、2營、3營在西江地區支援農民運動,開展如火如荼的農民武裝鬥争,接到入湘援唐緊急命令,立即回師廣州,先遣北伐。
臨行,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北伐途中,獨立團一定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要注意團結友軍,發動群衆,尤其是要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思想工作。最後,周恩來勉勵大家:“飲馬長江,武漢見面。”獨立團在雄壯的口号聲中出發了,經韶關,翻越五嶺山脈的九峰山,抵達湖南境内,沿途受到民衆的夾道歡迎。部隊行進到汝城附近,遭遇敵軍謝文炳部的阻攔。經過一夜激戰,獨立團擊潰敵人,占領汝城。緊接着,獨立團乘勝前進,日夜兼程趕往安仁。這時敵人在攸縣長嶺一帶集結四個團之多的兵力進攻唐生智部,唐生智部不敵,連連向獨立團發告急電報求援。6月4日,葉挺率獨立團向進占渌田、黃茅埔的敵人發起進攻,奪回兩個陣地,并繼續追擊潰敵,于5日晨攻占攸縣縣城,一舉粉碎敵人占領湖南、切斷革命軍北伐征途的陰謀。此戰役,獨立團将士以少勝多,戰勝數倍于己的敵人,取得北伐首次大捷。
8月26日,葉挺率領獨立團協同友軍對汀泗橋守敵發起突然攻擊,汀泗橋戰役打響。汀泗橋位居武漢南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它三面環水,一面絕壁懸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粵漢鐵路橫穿而過,是通往武漢的必經之路。多年來,吳佩孚的軍隊據此天險,獨霸一方,使湘軍趙恒錫部難越雷池一步,得以精心營造自己的直系勢力,逐漸虎視全國。如今眼看革命軍即将攻關奪隘,吳佩孚連忙調集大軍死守汀泗橋。戰鬥打響後,由于敵人占據高處,挾強勢火力瘋狂往下掃射,革命軍處于仰攻的不利地形,加上洪水泛濫肆虐,戰鬥打得異常慘烈。一天下來,革命軍傷亡很大,被阻于汀泗河南岸,不但毫無進展,反而幾次遇險,被敵人逼近第4軍軍部。眼看敵人大批援軍即将開到,27日淩晨1時,葉挺等主張按原計劃全力奪取汀泗橋東南高地,用強火力壓迫低窪敵軍,掩護獨立團和35團從鐵路正面進攻。經過一陣激烈沖鋒,仍不能實現預期目标。葉挺當機立斷,決定率部繞道攻擊敵人側後,進行迂回包抄。趁着茫茫夜色的掩護,葉挺率獨立團主力沿着崎岖山徑,趕在拂曉來臨之前插入汀泗橋東北古塘角敵後。在其他部隊的策應下,對敵攻擊戰全面展開。守敵被打得措手不及,再也顧不得上司下達的“退卻者,殺無赦”的命令,在槍林彈雨中忙着四散逃命,或就地繳械,頓時,當面之敵軍土崩瓦解。
8月27日晨,取得汀泗橋戰役的重大勝利後,葉挺即率領獨立團馬不停蹄地追擊逃往鹹甯的敵軍。其時,師長張發奎擔心獨立團孤軍深入受到敵人伏擊,便差人送來有三個“+”号的特急信件,命令獨立團追擊不得超過15華裡。葉挺眼見逃敵毫無鬥志,若趁敵人立足不穩,進攻鹹甯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指揮部隊繼續挺進。後來戰事果然如葉挺所料,獨立團将士在六挺重機槍和特别大隊的掩護下,沿着沒于水中的鐵路線,且戰且進,于中午11時攻下敵人設在鐵路橋頭的據點,進而一舉攻克鹹甯縣城,潰敵不支,往賀勝橋逃竄。本來對葉挺不聽從命令頗有微詞的第4軍副軍長陳可钰,這時不得不由衷贊揚:葉挺是個軍事天才。
吳佩孚不甘心失敗,把他親自帶來的一批精兵和搜集起來的汀泗橋敗軍共4萬餘人,在賀勝橋地區火速部署防禦陣線,妄想阻止北伐軍的進攻。獨立團于29日接到進攻命令,趁夜沿鐵路向敵猛撲,很快完成中央縱深突破計劃,孤軍深入敵陣,被敵三面包圍。葉挺臨危不懼,指揮部隊全力攻打吳軍的印鬥山主陣地。在獨立團及其他北伐軍的強攻下,敵軍紛紛潰退,吳佩孚的督戰隊不知殺了多少人仍制止不住前線的崩潰,在自相殘殺中敗退武昌,北伐軍遂勝利攻占賀勝橋,使吳佩孚的老窩武漢三鎮南大門洞開在北伐軍面前,暴露無遺。
北伐軍第4軍在賀勝橋稍事休整後,便頂着初秋的陣陣風雨于9月1日逼近武昌城郊,将該城四面包圍。是役,葉挺率領獨立團擔任南湖通湘門一帶的攻城任務,多次對敵發起攻擊,擊退敵人的突圍,硬是用血肉之軀築起堅固防線。10月10日,繼攻克漢口、漢陽之後,北伐軍以淩厲的攻勢對武昌城守敵發起總攻,獨立團率先突入城内,搶得作戰先機。經過長達四十天的圍城攻堅戰,武昌守敵3萬多人被瓦解,北伐軍取得進駐武昌城的勝利。
武昌戰役勝利的喜訊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擺脫軍閥黑暗統治的武漢各界人民,更是歡呼雀躍,以各種方式慶祝北伐軍取得的偉大革命勝利,對第4軍作為中路主攻部隊在北伐征途所作的重大貢獻,無不交口稱贊,譽其為“鐵軍”。尤其是北伐先遣隊、戰功卓著的葉挺獨立團,更是被人民群衆稱為“鐵軍”中的“鐵軍”,葉挺被譽為“北伐名将”。當地人民鑄就一面上書“鐵軍”兩個大字的鐵盾贈給第4軍。為了表彰北伐戰争以來犧牲的将士的英雄偉績,獨立團特築烈士墓一座。墓前碑坊上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墓碑橫額刻着“精神不死”,墓碑正中刻着“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北伐攻城陣亡官兵諸烈士墓”字樣,左邊刻着烈士的英名,右邊刻着如下四句話:“先烈之血!”“主義之花!”“無産階級的犧牲者!”“諸烈士的血鑄成了鐵軍的榮譽!”
10月底,葉挺率部随第4軍向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開戰。東進途中,葉挺獨立團奉命留駐鄂城,擔任監視南昌、九江之敵動向以及封鎖長江、切斷敵人西進水道的任務,并于11月底調駐武昌南湖。此時,第4軍開始擴編。新建第25師,獨立團改編為第25師第73團,同時還組建第25師第75團,葉挺被任命為第25師副師長。正當北伐戰争捷報頻傳、中國革命蓬勃發展時,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被大革命烈火映紅的中國上空,頓時陰雲密布,風雨飄搖。為了粉碎反革命分子破壞中國革命的陰謀,7月12日,中國共産黨在漢口召開臨時中央政治局會議,排除陳獨秀的錯誤領導,成立由周恩來、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張國焘5人組成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堅決抗擊反革命的武裝,準備在湘鄂贛粵四省舉行“秋收暴動”。周恩來等人明确提出動用葉挺、賀龍領導的部隊,相機舉行南昌武裝暴動。其時,葉挺為第11軍副軍長,兼任第24師師長。
南昌起義前夕,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同汪精衛相勾結,積極策動反共陰謀,強令第二方面軍高級軍官中的共産黨員退出軍隊或脫離共産黨,并欲借上廬山開會為由,趁機解除葉挺、賀龍的兵權,吞掉我黨所領導和受我黨影響的第20軍、第11軍的第24師和第4軍的第25師等部。時任第二方面軍第4軍參謀長的中共秘密黨員葉劍英獲知消息,當即與葉挺、賀龍等緊急聚會,共商對策。7月27日,趕在敵人出動之前,葉挺和賀龍先後率部奔赴南昌,和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聶榮臻等一起,立即投身到具有重大革命意義的南昌起義的緊急籌劃準備工作中。
7月31日,葉挺奉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指示,拟定起義作戰命令:“我軍為達到解決南昌敵軍的目的,決定于明(8月1日)日四時開始向城内外所在敵軍進攻,一舉而殲滅之。”當時南昌駐敵有朱培德的警衛團、第3軍和第6軍的三個團,共1萬餘人。8月1日淩晨2時,由于第20軍的一個營副告密,起義提前兩小時打響。深夜,起義的紅色信号将南昌城映得通亮,葉挺和賀龍等指揮所部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頓時,各個預定攻擊地點槍炮聲大作,殺聲震天,敵人聞之膽戰心寒。起義軍經過四小時的血戰,于拂曉前全殲南昌城内守敵,起義一舉成功,奏響了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鬥争的高亢序曲。
起義勝利的當天,起義軍以葉挺的名義公開發表了《告第二方面軍同志書》,号召革命軍人團結起來,共同為打倒反革命分子和帝國主義列強及新舊軍閥等一切惡勢力而努力奮鬥。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号,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為革命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起義勝利的第3天,起義部隊奉中共中央命令,按原計劃相繼撤離南昌,踏上艱難曲折的南下廣東征途,準備到廣東重建革命根據地。葉挺率第24師曆時近兩個月,突破敵人重重圍追堵截,經臨川、廣昌、瑞金、轉戰福建,最後同賀龍率領的主力部隊到達潮州、汕頭、揭陽、海陸豐一帶,堅持開展革命鬥争。
南昌起義之後,葉挺曾護送周恩來到香港治病。其間,他寫出《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一文。12月11日,葉挺作為軍事總指揮,領導了廣州起義。是役,敵人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對我軍發起瘋狂反撲。由于敵強我弱,廣州起義遭到失敗。國民黨反動派遂大肆抓捕和屠殺共産黨員。1928年春,中共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廣州起義善後工作會議。李立三等人在極左思想影響下,片面追究個人責任,實施懲罰主義,誣陷葉挺表現消極、“政治動搖”等等。不久,接中共黨組織的通知,葉挺赴蘇聯休養治病。同年秋,葉挺轉到德國柏林。這個時期,葉挺因為遭到不公正待遇和失敗情緒的影響,心情非常郁悶,為生計所迫,隻好在柏林開起飯館,為留學生服務。後來,葉挺帶着家人一直輾轉在奧地利維也納、法國巴黎、德國柏林等地,一度以賣豆芽、豆腐為生。盡管如此,葉挺仍一心惦記着災難深重的祖國,時刻關注着祖國的命運,時局的變化和共産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鬥争情況。為了迎接未來的革命鬥争,葉挺集中精力研究軍事問題,并攻讀軍事工程學和軍事化學,學會了制造地雷等軍事技術。
“九一八”事變的槍聲,震撼了遠在柏林的赤子之心。1932年秋,葉挺結束了歐洲的流亡生活,回到澳門,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鬥争中去,因為未能找到中共地下組織,1933年11月,葉挺加入李濟深、陳銘樞等反蔣抗日人士組織的“生産人民黨”。次年春,葉挺加入由宋慶齡主持的香港“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會,并應邀擔任軍委委員,職責是聯絡國民黨軍隊中的反蔣抗日将領及印刷宣傳抗日的報刊書籍等,從此,他經常奔波在澳門、香港、福州等地,為抗日救亡呼号。其時,國民黨的陳誠、陳濟棠拉攏他到國民黨中去,遭到葉挺的嚴詞拒絕。
“七七”事變後,葉挺以個人名義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改編南方紅軍遊擊隊的建議,提議“将中共在江南各地的遊擊隊組織一個軍”,番号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4軍”。當時,南方的紅軍遊擊隊分布在江西、福建、廣東、河南、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八省十三個地區。後經中共代表秦邦憲、葉劍英等人與國民黨政府就遊擊隊改編問題多次談判,蔣介石于9月28日被迫批準。葉挺被任命為新編第4軍軍長。中共派出項英擔任副軍長,兼任政委。在周恩來、葉劍英及各遊擊隊領導人陳毅、譚震林、張鼎丞、粟裕等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遊擊隊整編工作很快順利完成,并吸收大批醫學界、文藝界、國民黨軍界和民族抗日志士加入新四軍。後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抗日骨幹力量。早在組建新四軍之前,葉挺專門從南京前往延安,聽取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有關指示。葉挺表示:“在黨和毛澤東主席的正确領導下,堅決抗戰到底。”
1938年1月,新四軍籌備工作在漢口完成,不久,葉挺将軍部遷往南昌。全軍編為四個支隊: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四個支隊共下轄九個團,計1萬餘人。葉挺治軍嚴謹,對自己更是要求嚴格。在率部出征挺進敵後抗日前夕,他請郭沫若寫下一條幅,上書“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幾個铿锵有力的大字,以此自勉。此後,一直到皖南事變,葉挺率領着這支吃苦耐勞、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新四軍,建立起以茅山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繼而挺進江南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掀起轟轟烈烈的民族抗日鬥争,先後開辟了皖中、皖東、淮海等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日寇大舉進犯皖南。其中一路5千餘人猛撲雲嶺,妄圖摧毀我新四軍設在此處的軍部。葉挺得報,親自率部開赴汀潭阻擊敵人,打退敵人發起的十幾次進攻,殲敵數百人。被新四軍力挫的日軍轉頭竄犯泾縣城,擔任泾縣守城任務的國民黨第52師聞風棄城而逃,日寇遂占領泾縣城。葉挺率部尾追而至,當即對城内敵人發起猛烈攻擊,緻敵向南陵潰逃,新四軍遂收複泾縣城。面對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葉挺在槍林彈雨中沉着地指揮部隊幫助群衆轉移。泾縣一戰,使新四軍威名更加遠揚。
在挺進敵後三年遊擊戰争中,新四軍同日頑進行了4千餘次大小戰鬥,斃敵10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近20萬人。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緻電嘉獎葉挺,稱他“有進無退之決心,昭示部屬,足證精忠報國,至堪嘉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也緻電葉挺,稱贊新四軍在敵後“英勇殺敵,斬獲奇巨,至堪嘉許”。1939年3月,葉挺總結抗戰經驗,寫成《關于新四軍對敵作戰說明書》,上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何應欽批示:“此報告頗有價值,可供我軍戰術研究之資料。”同時他還寫有一篇新四軍參謀會議報告,題為《現代戰争的性質特點與指揮》,在《抗敵》雜志全文發表。
1940年下半年,國際形勢風雲變幻。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懷和葉挺發出了“皓電”,限八路軍及新四軍在收到電報的一個月内全部開到黃河以北,并将已有的50萬人縮編為10萬人,陰謀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同時蔣介石密令湯恩伯率10萬人向皖東北進攻,李品仙率5萬人向皖東進攻,并命令顧祝同、韓德勤率部襲擊長江南北的新四軍。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教導團、特務團及直屬支隊9千餘人被國民黨軍七個師圍攻,除1千餘人突出重圍外,包括新四軍政委項英在内的大部分人壯烈犧牲,葉挺被俘。蔣介石還一口咬定新四軍“叛變”,取消新四軍番号,将葉挺“革職”,“交軍法審判,依法懲處”。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進行了堅決的政治鬥争,并立即重整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毛澤東為此專門發表了《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多次為葉挺和新四軍辯冤。周恩來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葉挺被俘後,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争。蔣介石對其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妄想拉攏他背叛共産黨,但都沒有成功。在被囚于重慶紅爐廠蔣家院子期間,葉挺寫下了壯懷激烈的《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着,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着,
一個聲音高叫着:
――爬出來呵!給爾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隻期望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
得到永生。
此詩表達了他忠于革命、甯死不屈的高尚情懷。這首《囚歌》後來被譜成歌曲廣為流傳,成為獄中難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鬥争的精神武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飛赴重慶,與國民黨政府舉行和平談判。經過四十多天的艱苦談判鬥争,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定《雙十協定》,經中國共産黨多次争取,要求國民黨釋放所有所謂的政治犯,蔣介石被迫同意釋放葉挺。
1946年3月4日下午6時,葉挺終于獲得無罪釋放。五年零兩個月非人的牢獄生活,盡管敵人對他從肉體和精神上百般折磨,嚴重摧殘了他的軀體,但卻将他同國民黨反動派的不屈鬥争精神磨砺得更加堅強,更加銳利;将他忠于人民、忠于黨,忠于共産主義事業的革命信念錘煉得更加堅定,更加至誠。出獄當天夜裡,葉挺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奮筆疾書,莊重地寫下緻毛澤東轉中共中央的入黨申請書,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3月5日,這封申請書以“加急”電報,随着無線電波穿越關山萬裡,飛到了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手中。3月7日,中共中央發來了經毛澤東親筆修改的“加急”複電,電文稱:
“親愛的葉挺同志:五日電悉,欣聞出獄,萬衆歡騰。你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二十餘年的奮鬥,經曆了種種嚴重的考驗,全中國都已熟知你對民族與人民的無限忠誠。茲決定接受你加入中國共産黨為黨員,并向你緻熱烈的慰問與歡迎之忱。”
一時間,葉挺獲釋、入黨的消息經海内外各種新聞媒體的傳播,引起廣大民衆的強烈反響。向他表示熱烈祝賀的賀電、賀信從四面八方雪片般飛來。時任新四軍代軍長的陳毅、副軍長張雲逸、政委饒漱石代表新四軍全體将士緻電:
“皖南事變,軍座身陷囹圄,正義不屈,五年冤獄,飽受摧殘,海天怅望,無任關注。頃得軍座已恢複自由之消息,全軍将士悲喜交集。謹電慰問,并祈珍攝,早日返部主持為盼。”
4月8日,也就是在葉挺獲釋的第36天,葉挺偕同妻子李秀文、女兒葉揚眉、小兒子阿九等人,乘坐美軍專機起程到延安參加全軍整軍會議。與葉挺同機的還有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參加國共談判和政協會議後返回延安的中共代表。當時,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和葉挺等同志的親屬及機關、部隊、群衆團體的代表們,早已等候在延安機場,準備迎接重慶歸來的革命勇士。不幸的是,那天延安上空天氣突然惡劣,濃雲密布,風雨交加,能見度極低。中午時分,這架飛機越過延安上空,繼續往北,進入山西興縣境内,就在一刹那釀成無可挽回的曆史悲劇:下午2時左右,該機在山西省興縣東南80裡處撞上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頓時爆炸起火,墜毀山崖。機上我方13人和美方4名機組人員全部蒙難。噩耗傳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哀痛萬分。正在延安召開的陝甘甯邊區參議會休會一天,以對革命事業奮鬥終身的葉挺等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并通令全區:懸半旗緻哀三天。
作者點評
葉挺,是我國現代史上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他是我黨早期從事革命軍事鬥争的領導人之一,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1925年,他參與組建由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其後在北伐戰争爆發之初,葉挺奉命率領獨立團先遣北伐。在半年多時間裡,這支北伐勁旅一馬當先,沖鋒陷陣,所向披靡,直搗武昌城,圓滿完成了黨交給的“飲馬長江,武漢見面”的重托,從而赢得“鐵軍”的榮譽稱号。抗日戰争時期,葉挺又參與組建新四軍,出任軍長,轉戰敵後,對日作戰。皖南事變後,陷入國民黨反動派牢獄五載,
他始終堅持對敵鬥争,誓要“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高貴氣節。“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葉挺遇難後,毛澤東親筆書寫了敬獻給葉挺将軍的挽詞。這铿锵有力的九個字,高度評價和概括了葉挺将軍短暫曲折而堅定革命的一生。葉挺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獨立、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和卓絕貢獻,将永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