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歷史軍事 > 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 > 第54章 史上的落榜生們

第54章 史上的落榜生們

書籍名:《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    作者:雲沐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史上最強“落榜生”)
              “一個落榜生能有什麼出名的事迹呢?”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天幕一臉不屑。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他是五姓七望的噩夢,世家門閥的終結者,開元盛世的毀滅者,大唐王朝的掘墓人。他憑借自己的實力考進了長安,但因相貌不佳而被頂替了狀元之位。李世民将門閥世家排了順序,形成了氏族制。于是,他照着門閥世家的名冊,挨個進行閻王點卯。這也證明了打進長安比考進長安更容易,族譜點名也比金榜題名簡單多了。曆史上雖然有很多人提出過均平思想,但他卻是開創實踐的人之一。他終結了大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局面,同時也讓普通人有機會晉升階層。“當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他就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号稱承天應運啟聖瑞文宣武皇帝、大齊皇帝。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十分富足。他自幼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五歲時便能對詩。然而,成年後的黃巢在科舉考試中屢試不第,這對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乾符二年(875年),關東大旱,百姓流離失所,黃巢積極收攏難民。同年六月,他響應王仙芝起義,率領子侄黃存、黃揆、黃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衆數千人加入起義軍。随着起義軍的不斷發展壯大,黃巢逐漸成為起義軍的重要領袖。
              乾符四年(877年),黃巢率軍攻陷郓州,殺死天平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戰死後,黃巢成為起義軍領袖,号稱“沖天大将軍”,年号“王霸”。此後,他率領起義軍轉戰中原、江南等地,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進入洛陽,突破潼關,進入長安,即位于含元殿,建立大齊政權,年号“金統”。然而,由于長期流動作戰和  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大齊政權很快陷入困境。在唐朝将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黃巢被迫退出長安。
              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在山東萊蕪市西南的狼虎谷兵敗被殺,時年六十五歲。關于黃巢的死因,曆史上存在多種說法,有說是自刎而死,也有  說是被其甥林言所殺。)
              “他朝若遂淩雲志,敢笑皇朝不丈夫!朕統一了華夏,黃巢破了世家,華夏大地真是能人輩出啊!”秦始皇看着天幕之上的一幕,一臉感歎。
              “朕當年想和世家大族聯姻,沒想到卻都被拒絕了。朕的女兒,竟然還被這些名門望族看不上!這五姓七望,可是連朕都頭疼的存在。本想弄一本世家族譜,把朕的李家排在第一位,但卻聽說這些世家門閥私下又弄了一本。”李世民看着天幕一臉感慨道。
              (太平帝國的創建者洪秀全)
              洪秀全,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名字,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充滿了傳奇色彩。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秀全的一生不僅是他個人的奮鬥史,更是那個時代農民起義的縮影。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生于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的一個耕讀世家。自幼,他便在村中私塾接受傳統教育,熟讀四書五經,然而,科舉之路卻對他異常坎坷。道光年間,他連續四次參加府試均告失敗,尤其是最後一次,二十五歲的他在沉重的打擊下重病一場,一度昏迷。這場病,成為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在病中,洪秀全自稱夢見了天父上帝,并得到了斬妖除魔的使命。這一奇異的經曆,加上之後偶然翻閱到的《勸世良言》一書,讓他開始接觸并信奉基督教思想,進而創立了拜上帝會。他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并抛開了孔孟之書,轉而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這一轉變,不僅改變了洪秀全個人的信仰,也為他日後領導太平天國運動埋下了伏筆。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義,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國。他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形成了初期的領導核心。太平天國起義迅速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給腐敗的清王朝以沉重打擊。
              在起義初期,洪秀全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戰略眼光。他通過制定嚴明的軍紀和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等政策法規,赢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和擁護。太平天國運動不僅是一場政治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洪秀全試圖通過這場運動,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然而,随着太平天國的勢力不斷壯大,其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尤其是天京事變的發生,更是将太平天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在這場事變中,東王楊秀清因權力過大而引發衆怒,最終被洪秀全密诏誅殺。然而,北王韋昌輝在誅殺楊秀清後,又濫殺無辜,引發了翼王石達開的不滿和出走。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力量,更使得其内部陷入了混亂和分裂。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雖然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權,但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路。清軍開始逐步進逼天京,太平軍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挽回敗局。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五十一歲。他的逝世标志着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和終結。
              洪秀全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他既是一個有着遠大理想的革命者,又是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影響的領袖。他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它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不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更促進了漢人大臣的崛起和洋務運動的開展。同時,它也為中國後來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對于洪秀全個人的評價則存在廣泛争議。有人認為他是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和革命家;也有人認為他晚年陷入了宗教迷信和腐化堕落之中。然而無論如何評價他的一生都不可否認的是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西夏謀臣張元)
              西夏張元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一個科舉失意的北宋書生,最終成為西夏的重要謀臣,對西夏與北宋之間的戰争産生了深遠影響。以下是對張元一生的詳細梳理:
              張元,本名不詳,字雷複(據《周春遼詩話》及傳奇雲),出生于北宋華州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他年輕時“以俠自任”、“負氣倜傥、有縱橫才”,才華出衆,但科舉之路卻異常坎坷。在北宋時期,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第,自視才能難以施展,心中充滿了對朝廷的不滿和失望。
              科舉的失意讓張元心灰意冷,他決心尋找新的出路。大約在宋仁宗景佑年間(1034-1037年),張元與好友吳昊(真名不詳,原姓胡)投奔西夏。他們聽說李元昊有立國稱帝的大志,便來到西夏尋求發展。在西夏,他們改名為張元和吳昊,以引起李元昊的注意。
              張元和吳昊在西夏的酒館裡終日飲酒,并在牆壁上寫下“張元吳昊來飲此樓”。巡邏者見到後,知道他們不是夏人,便将他們拿下送予李元昊。李元昊對他們的才華和膽識表示贊賞,并委以重任。張元因此成為西夏的重要謀臣,參與了許多軍事策劃和決策。
              張元在西夏期間,積極出謀劃策,對西夏的軍事行動産生了重要影響。他輔助李元昊在好水川之戰中大敗宋軍,此戰西夏以微小的代價殲滅宋軍一萬多人,宋軍主将幾乎全部戰死。戰後,張元趾高氣昂地在界上寺牆壁上題詩諷刺宋軍将領。此外,他還建議李元昊擴大對宋戰争,攻取陝西關中之地,進而東向中原。在他的策劃下,西夏又發起了定川寨之戰等多次軍事行動。
              盡管張元在西夏位極人臣,但他心中始終懷有對北宋的怨恨和報複心理。然而,随着西夏與北宋之間戰争的持續進行,西夏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壓力。在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史稱“慶曆和議”。這一結果讓張元無法接受,他的報複計劃徹底破滅。不久之後,張元因抑郁成疾而病逝于西夏。
              張元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争議。他從一個科舉失意的北宋書生到成為西夏的重要謀臣,對西夏與北宋之間的戰争産生了深遠影響。然而,他也被視為“漢奸”或“民族敗類”,因為他在叛投西夏後積極為西夏出謀劃策攻打北宋。盡管如此,張元的才華和膽識仍然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贊賞。
              (晚清名将左宗棠)
              晚清名将左宗棠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以下是左宗棠一生的主要經曆: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他生性穎悟,少負大志,早年随父到省城長沙讀書,後來進入長沙城南書院深造。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在鄉試中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雖然科舉之路不順,但左宗棠并未放棄學問,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這些經曆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左宗棠早年曾在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府中任職,參贊戎機,抵抗太平軍。他的軍事才能逐漸得到展現,後由曾國藩保舉,特旨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軍”,與太平軍作戰,為扭轉戰局之關鍵人物。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左宗棠屢建奇功,曆官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要職。
              光緒元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他力排衆議,擡棺出征,率軍讨伐阿古柏勢力,最終收複了新疆失地。在中、俄伊犁交涉中,左宗棠堅持“先之以談判,繼之以戰陣”的原則,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他的這一壯舉被後人譽為“晚清第一功”,也使他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扞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傑出代表。
            
              除了軍事上的成就外,左宗棠還是洋務運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工業,興辦洋務以自強。他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企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海軍将士。這些舉措對于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光緒七年(1881年),左宗棠擔任軍機大臣,并被調任兩江總督。此時的他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暮年,但仍然心懷壯志,希望能夠為國家和民族繼續作出更多的貢獻。然而,長期的勞累使得他的身體逐漸變得虛弱,疾病開始侵蝕他的健康。盡管如此,他依然堅持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職責。
              随着時間的推移,左宗棠的病情愈發嚴重。到了光緒十一年(1885年),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最終無法抵禦病魔的侵襲。同年,左宗棠在福州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三歲。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回顧左宗棠的一生,他參與并領導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以及成功收複新疆,維護了中國的統一。這些成就不僅彰顯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更對中國近代史上産生了深遠影響。
              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左宗棠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出色的戰略眼光。他率領湘軍與太平軍展開激烈戰鬥,為清政府穩定局勢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他也積極推動洋務運動,倡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試圖通過現代化改革提升國家實力。
              而在收複新疆的戰役中,左宗棠更是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毅力。面對強敵環伺、困難重重的局面,他毫不退縮,堅決主張扞衛領土完整。經過艱苦卓絕的鬥争,終于成功收複新疆,鞏固了中國西部邊疆地區的安全。
              總之,左宗棠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功績和精神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進步、勇往直前。在中國近代史上,他無疑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