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九名劉娥(宋真 宗皇後)
天幕之上開始緩緩改變,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泛起漣漪,像是有什麼力量在攪動着。接着,一個巨大的屏幕出現在天幕中央,上面顯示着“曆史十大賢後”幾個大字。
随着字幕滾動,第十名名字出現時,全場都安靜下來——褚蒜子。
緊接着,屏幕上又跳出一行字:“獎勵生命增加二十年!”
就在這時,一道神秘的光束從天幕飛出,速度極快,眨眼間便消失在了天際。而那道光束最終落入了一座宮殿内,準确地說,是落在了躺在榻上奄奄一息的老人身上。
在這一刹那間,時間仿佛停止了流動。老人的身體被光芒籠罩,周圍的人都驚愕地看着這一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這時,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從她的手掌湧入了她的身體,這股力量仿佛是一股溫暖的清泉,流淌過她的經脈和内髒,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舒适感。随着生命力的注入,她體内多年積累的暗傷和疾病瞬間被蓬勃的生機所包裹和治愈。原本沉重的身體逐漸恢複了輕盈與活力,疲憊感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她臉上的老年斑也開始緩緩褪去,皮膚變得緊緻有彈性,皺紋也漸漸消失不見。她的面容煥發出青春的光彩,仿佛歲月倒流,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不僅如此,她頭上的一頭白發也開始變得烏黑亮麗,閃耀着健康的光澤。她的整個人都散發出一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氣息,讓人不禁為之驚歎。
衆人皆驚,這位昔日垂垂老矣的太後,如今竟重獲青春,宛如少女。
褚蒜子慢慢睜開雙眼,看着自己變得年輕的雙手,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随即,她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她深知,這是上天給予她的恩賜,讓她有更多的時間去守護這片江山。
從此,褚蒜子以嶄新的姿态出現在世人面前,她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成為了一段傳奇。
而此時的天幕之上又開始緩緩改變,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第九名要開始公布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眼神堅定地望着天空,心中充滿期待。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身旁的馬皇後身上。她面容慈祥,眼中閃爍着智慧和溫柔。朱元璋緊緊握住她的手,輕聲說道:“咱妹子仁愛賢惠,是咱的賢内助,也是咱的刀鞘。要是沒有她,咱不知道會犯下多少錯誤。她不上榜,咱第一個不服!”
馬皇後微微一笑,輕輕拍了拍朱元璋的手,示意他不要過于緊張。她知道,這份榜單不僅僅是對個人功績的評價,更是對整個大明王朝的審視。作為皇後,她願意默默支持朱元璋,共同面對這個挑戰。
随着天幕的變化,衆人的心情愈發緊張起來。他們紛紛猜測着誰将會成為第九名,而朱元璋和馬皇後則靜靜地等待着結果的揭曉。這一刻,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肅穆之中,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動。
當然不止大明王朝洪武位面其他王朝位面也是争論不斷,都在好奇下一位會是誰,會不會是自己這個位面的一國之母。
而想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楊堅,漢光武帝劉秀,明太宗朱棣這些皇帝更是堅信自己的媳婦兒,一定可以上得此榜。當然不止是他們這些皇帝這樣認為的,這些位面的朝堂大臣也是這樣認為的,特别是唐太宗的觀音婢長孫皇後,還有漢光武帝的皇後陰麗華,當然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一個皇後馬皇後。
做洪武時期的臣子苦啊,動不動就得九族消消樂,今天早上可能頂着腦袋去上朝的,下午别說自己頭上的腦袋了,自己家人的腦袋都得來一個全家彙。
可以說要不是要懿文太子朱标跟着馬皇後在,他們這些人的腦袋最起碼得翻一倍啊。畢竟能勸住老朱的也就一個半,馬皇後一個,懿文太子朱标半個,其他人别說勸了,等老朱發怒的時候,直接給你也來一個人頭落地。
而天幕之上,那第九名的名字,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曆史的長河中緩緩浮現。曆史十大賢後第九名——第九名劉娥(宋真宗皇後)。
她出身卑微,隻是一個歌女,但卻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二婚無子卻被專寵四十九年,成為了曆史上最勵志的皇後!她将手中的一把爛牌打得如此精彩,堪稱王炸效果,更是女性個人奮鬥的天花闆!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劉娥開挂般的傳奇人生,學習她如何從灰姑娘逆襲成大女主的秘訣吧!
公元九百六十九年,劉娥出生于成都華陽(今成都雙流)的一個普通平民之家,但命運多舛,出生後沒多久,她的父母便相繼離世,尚在襁褓中的劉娥就此淪為孤兒。此後,劉娥被寄養在母親的娘家。
在中國古代社會,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如果是男性孤兒,通常會由父親家族負責照顧;而女性孤兒,則往往由姥姥家承擔撫養責任。《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她同樣被寄養在姥姥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小時候的劉娥生活充滿艱辛與困苦,可以說受盡了人間磨難。盡管劉娥在舅舅家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和學習文化知識,但日子過得并不輕松。由于生計所迫,劉娥年紀輕輕就學會了打撥浪鼓,并以此為生,成為一名賣藝女子。
時間來到公元九百八十二年左右,此時的劉娥已經長到了十三四歲。龐家見劉娥年紀漸大,便迫不及待地将她嫁給了一個名叫龔美的銀匠,讓她做了妾室。俗話說得好:“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既然龔美決定前往京城開封尋求發展,劉娥也隻好跟随丈夫一同前行。
起初,他們都滿懷期待,認為日子将會越來越好。然而,殘酷的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在京城這個權貴如雲、精英荟萃的地方,龔美很快意識到自己那微不足道的銀匠手藝根本無法立足。無奈之下,兩人隻能依靠劉娥微薄的賣藝收入勉強維持生計。
公元九百八十三年,也就是他們開票的第二年,面對自己家裡快揭不開鍋的窘境,沒想到宮美這個極品渣男,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年輕貌美的嬌妻劉娥身上。心想既然我養不起我自己和老婆,那就把老婆賣了吧!于是劉娥就這樣連哄帶騙的被賣給了一個叫張琪的人。而張琪當時的身份,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趙恒府上的指揮使。劉娥的命運,也從這裡發生了轉變。襄王趙恒作為一個正血氣方剛的少年,隻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川妹子,也不在乎她有前夫、出身卑微、還被賣過這些事,終日沉浸在溫柔鄉,不思進取。這幾個月大概也是劉娥到目前為止最開心的時光。
然而,劉娥的命運再次陷入困境。襄王的奶媽對她這位出身低微的地下情人非常不滿,直接将此事禀報給了宋太宗。老爸得知後大發雷霆,立刻下達命令,要求他們分開。但是,我們的襄王怎麼可能舍得放棄這位美麗的女子呢?于是,他一方面向皇帝父親保證與劉娥劃清界限,另一方面卻偷偷地把劉娥藏在了張琪的家裡,以便自己能和她秘密幽會。令人驚訝的是,這一藏竟然持續了整整十五年!
當然,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兩人還是會偶爾偷偷約會,享受一些甜蜜的浪漫時光。而劉娥并不是一個隻會沉迷于戀愛的小女孩。在被隐藏的十五年裡,她并沒有虛度光陰,而是努力閱讀各種書籍,拓寬視野,積累知識,逐漸成長為一個充滿智慧、有見識的女性。她等待着一個能夠展示才華的機會,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劉娥用她的經曆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時間來到公元九百九十七年,宋太宗駕崩,宋真宗趙恒即位。這時,已經快三十歲的劉娥終于迎來了出頭之日。經曆過歲月洗禮的她,并沒有因為年齡漸長而失去趙恒的寵愛,相反,多了一份成熟韻味的劉娥更讓趙恒愛不釋手。一時間,劉娥在宮中盛寵無雙,風光無限。在再次入宮後的短短七年間,劉娥就從美人晉升到德妃,地位步步高升。
公元 1007 年,郭皇後去世,趙恒想要立劉娥為後,但卻遭到了衆大臣的激烈反對。昭皇一氣之下,幹脆不立皇後,想着這後位一定要留給自己的寶貝劉娥。不得不說,這皇帝也太戀愛腦了吧!至此,劉娥的人生也算是非常圓滿了。然而,她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給皇帝生下個一男半女。直到公元 1010 年,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劉娥把一個侍女給甄宗生的兒子收為己有,并借此登上了皇後的寶座。這件事情到後來也演變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而劉娥就是這裡面的惡毒後媽。
劉娥表示真冤啊!後來趙恒癡迷道教,無心處理日常朝政事務,于是他就把這些雜活全都交給劉娥來處理了,自己專心從事修仙事業。當然,劉皇後也是非常樂在其中的。在這兒不得不說一下,劉娥在得勢後還不忘前夫販賣之恩,他把宮美招到身邊,認他為兄,并授其要職。渣男宮美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朝皇後的兄長,這一命也算是好的沒話說了。1022年(乾興元年),真宗駕崩,13歲的趙祯即位,即宋仁宗。劉娥也升級為太後,此後由她垂簾聽政,也就是以董事長的身份執掌朝政,長達十一年之久。
在他執政的這十幾年裡,可以說是戰績斐然。他不僅成功地除掉了大奸臣丁謂,還啟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賢臣,如王曾、張知白等人。這些舉措對于北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此外,劉娥還下達了一道“約束弟子诏”,要求大臣和百官們帶頭約束自己的子女和親朋好友,遵守法律法規。她作為北宋一朝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後,在執政期間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太後垂簾聽政制度,為北宋後來垂簾聽政的太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她的治理為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間來到公元1033年,這一年,劉娥染上重疾,生命垂危。盡管她曾經擁有過無盡的權力和榮耀,但終究無法抵擋疾病的侵蝕。最終,這位偉大的女性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四歲。
劉娥的離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以各種方式緬懷這位傑出的人物。朝廷追贈她為“章獻明肅”皇後,以表彰她卓越的貢獻。回顧劉娥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傳奇色彩。她從一名普通的歌女起步,憑借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逐漸登上了權力的巅峰,成為了宋朝的太後。這樣的經曆,讓人不禁想起曆史上其他兩位着名的女性:呂後和武後。她們同樣是聰明能幹、胸懷大略的奇女子,各自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後世對于劉娥本人的評價也是極高的。例如,着名史學家司馬光曾高度贊揚劉娥是趙家王朝的大功臣;而大詩人蘇轼則贊譽宋代能繁榮昌盛七十餘年,皆因劉皇後的精心治理。甚至有人将劉娥比作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惡的女性。用現代的話語來解釋,就是說她作為一個女性掌權者,在完全掌握政權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管理才能,成功地将一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這種能力和成就,實在令人欽佩。
同時,她也向世人證明,女性在政治領域同樣可以展現出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智慧。劉娥的一生,既是個人奮鬥的典範,也是時代背景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