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張仲景,冬至吃餃子的由來,願後人平平安安
華佗沉思半晌,選擇把配方發在天幕上。
“張仲景他是名副其實的醫聖,一生都在為解救世人的痛苦而努力。”
“他不僅專研中醫理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傷寒雜病論》,還親自為病人臨床診治,開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出生于東漢末年的南陽涅陽縣,他的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并且在朝為官,這使張仲景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古聖先賢的典籍。”
“當時社會動蕩兵禍連連,加上疫病橫行,很多百姓都死于非命,而統治者隻顧着争權奪利,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因此,張仲景從小便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他最崇拜的人就是春秋戰國的名醫扁鵲,立志将來也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在他10歲左右的時候,拜了同郡的名醫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在求學期間,不管是外出診病抄方抓藥,還是上山采藥回家炮制,張仲景從不叫苦叫累。”
“張伯祖見張仲景是可塑之才,便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張仲景也不負衆望,很快便成為了一個名醫,并且青出于藍勝于藍,在當地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
“盡管張仲景厭惡官場,但由于他的父親在朝為官,他也被迫通過舉孝廉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
“按照當時的規定,官員不能随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這樣一來張仲景便不能為百姓治病了。”
“後來張仲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打開衙門,但卻不問政事,隻為患病的百姓診治。”
“這一舉動在當時産生了強烈的反響,不止當地的百姓就連外地的百姓也都帶着行李遠道而來,向張仲景求醫。”
“後世為了紀念張仲景便把坐在藥店内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這些醫生也把自己開設的藥店取名為XXX堂藥店,這就是中醫藥店成為[堂]的來曆。”
“俗話說:大兵之後,必有災年。”
“東漢末年先後爆發過5次大瘟疫,很多城池因此變成了空城,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死于傷寒病。”
“為了根治傷寒病,張仲景辭去了官職一心鑽研醫術。”
“他在《素問》、《靈樞》等古代醫書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臨床醫學名着《傷寒雜病論》。”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确立辯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着,時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着作之一。”
“張仲景也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後來《傷寒雜病論》經過整理,分成了《傷寒論》和《金匮要略》兩本書。”
“張仲景是在冬至那年與世長辭的。”
“他曾在冬至日為無家可歸的人免費提供祛寒嬌耳湯,防止他們的耳朵凍爛。”
“由于張仲景将這種藥的外形制作成為了餃子的樣子,因此後人為了紀念他便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并且說:冬至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挨凍了...”
當張仲景得知後世為紀念他冬至吃餃子,且說吃餃子耳朵就不會挨凍時,他的臉上先是露出一抹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緩緩踱步,目光中滿是感慨,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後的家家戶戶,在冬至這一天,熱熱鬧鬧地忙碌着和面、調餡、包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中品嘗着餃子的美味。
張仲景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種被後人銘記的感動。他微微顫抖着雙手,輕撫着自己的胡須,眼中閃爍着淚光。
“吾治病救人,不過盡吾之本職,未曾想竟被後人如此挂念。這小小的餃子,竟成了連接古今的紐帶。”他低聲自語,聲音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
思緒飄向遠方,想象着後世的繁榮與安甯。
“願後人歲歲平安,不受病痛之苦。”張仲景默默祈禱,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
這次不用前朝大夫們默默+1,張仲景自覺地放在彈幕上,并且與其他醫者讨論藥理。
曆朝曆代的百姓們很自覺,哪怕想發也忍住了。
隻靜靜看着一群醫者仁心的大夫讨論學術。
前朝大夫如同海綿浸透在學習的海洋,瘋狂吸收藥理知識。
皇帝來了都得繞一邊去。
“孫思邈,他是曆史上最接近神仙的人,正史記載活了141歲的一代藥王。”
“他不僅用蔥發明了導尿術,而且還編撰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千金方》,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至寶。”
“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已懷胎10月,但無分娩迹象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導緻難産。”
“太醫們輪番上陣全都束手無策,就在這關鍵時刻,大臣徐茂功便将孫思邈推薦給太宗,太宗李世民聽完立刻派使臣快馬加鞭請來了孫思邈。”
“太宗見到孫思邈後大為驚奇,見到他70多歲的人竟能容貌氣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不禁十分感歎:孫道長真乃得道之人。”
讨論激烈的一片彈幕中,總是穿插着幾條網友的評論。
GO:【放現在活到141也是很牛逼的存在啊。】
董姐姐:【誰說不是呢,2024現代人平均壽命也才74.1歲。】
曆朝曆代:“???”
平均壽命74歲,不錯了啊!!
到底在可惜啥呀!74歲都是他們夢寐以求不來的。
彈幕亦有網友發現不對勁。
吖:【彈幕都聊什麼??都是醫學生嗎,我咋都看不懂?】
點點點:【前面的+1,中醫學生表示瑟瑟發抖,全都是專業知識,甚至很多都沒聽過。。。】
+:【我是上課刷視頻來摸魚的,不是來上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