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朱老四走别人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分封制隐患太大
“幾位内閣大臣基本都同意王公公的意見,于是皇帝撤走了錦衣衛,隻留下了那兩位文官繼續監視你。”
哒哒:【一聽到裝傻,40%确定是朱棣,後面再說藩王,這還用想嗎?】
菜就多練:【知道朱棣裝傻,但是沒想到這麼誇張】
H先生:【看過楊金水裝瘋就知道為什麼有人能裝瘋成功了,那是真狠啊。】
橢:【主要還是朱允炆太心慈手軟了,然後朱棣還有王公公這個幫手,絕了。】
“一個月後,你正式起兵造反。”
“四年後,你領軍殺進京城,替你開門的正是王公公。”
“你抱拳對他說:多謝王公公報信。”
“登基後,你立了一個規矩,要後世子孫永遠奉行。”
“規矩一共兩條,第一:今後隻要發現藩王結交朝臣,雙方都立斬不赦。”
“第二:如果有藩王行為瘋癫者,無論真瘋假瘋立即交京城宗人府永遠圈禁,遇赦不赦。”
“從此曆史上再也沒有靠裝瘋賣傻躲過罪罰的藩王。”
金沙湖:【好一個過河拆橋哈哈哈】
KKK:【這朱老四走别人的路,最後讓别人無路可走啊】
我實在是想不出網名了:【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要把别人的傘也給撕了。】
.....
洪武年間。
“老四,真沒想到啊。”
“吃屎喝尿,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哼,心機深沉!”
“難道就因為我們做不到吃屎嗎?”朱樉等皇子七嘴八舌、陰陽怪氣說道。
朱棣額頭布滿黑線,句句離不開吃屎,到底有完沒完了!
他怎麼會吃屎?!
關鍵是連他爹都相信了,簡直荒謬至極!
而在一側,太子朱标的臉色難看至極,他理解天子對權力的擔憂,但是次子朱允炆的做法實在愚蠢。
急于削藩,卻未思周全之策。
弟弟們鎮守一方,亦有其功。削藩當徐徐圖之,以智謀化解矛盾,而非操之過急,緻天下動蕩。
他現在就很擔心,最聰明跳脫的老四都被逼成這樣,那其他弟弟……
“……”
倘若真是他想的那般,(O_o)……..
“聽完第一部分叙述,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UP主這期要講的是誰了吧。”話尾,時錦初滿是笑意。
“明太宗朱棣。”
“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戎馬一生,開創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傳統。”
“遷都北京,修築永樂大典,威德遐被,緻使四方兵服。”
“然而其殘忍嗜殺,又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争議。”
“朱棣出生于南京應天府,按照明朝官方記載朱棣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的第四個兒子,但是後世對朱棣的生母是誰頗有争議。”
“有人說他的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也有人說他的生母是一位高麗女人。”
“但不管怎麼說,後世正史都公認朱棣是馬皇後所生的嫡子。”
“在朱棣8歲那年,朱元璋稱帝建國,将自己的長子朱标立為皇太子,并為自己渡江後生的七個兒子逐一命名。”
“此時的朱棣才和衆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不僅為兒子命名,還制定了後世子孫取名規則,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輩分。”
“朱棣一支的字輩為高瞻祁見佑......”
“因為朱元璋從小就過慣了苦日子,所以對幾個兒子的教育非常上心。”
“不僅請名師教兒子們好好讀書,還讓兒子們去老家鳳陽體察民情,憶苦思甜。”
“在26個兄弟當中,燕王朱棣算是其中的異類,他既不溫良恭儉安分守己,也不飛揚跋扈肆意欺壓百姓。”
“相反,朱棣很注重培養自己的聲望,在軍中影響頗大。”
“當朱元璋還在為老四給自己省心而欣慰的時候,他還想不到這個兒子将會在日後掀起怎樣大的風浪。”
“16歲那年,朱棣在父皇的安排下,娶了大将軍徐達的長女為妻。”
“六年後,朱棣帶着妻兒前去北平封就藩王,北平曾是元朝首都大都。”
“1368年征虜大将軍徐達攻克大都後,朱元璋将其改名為北平。”
“而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首都北京,則是由朱棣推翻元朝舊城重建的。經過元末明初的戰亂之後,北方已是一地狼藉、人口稀少、土地荒蕪。”
“而蒙古人還時不時的南下騷擾,試圖卷土重來。”
“身處南京的朱元璋為了更加有效控制北方、拱衛邊塞,便将九個兒子分封到北方邊塞重鎮,号稱九大塞王。”
始皇帝詫異擡頭,“明朝居然是分封制?”
難道就不怕引發藩王之間的鬥争與内亂?
這樣留下的隐患很大,地方權力過重,威脅中央集權,且給國家财政帶來沉重負擔。
思緒百轉千回。
衆帝王也算是回過味來,後世為何那般評價明朝後期。
隐患太大了。
朱元璋設計的爵位繼承制度,使得宗室子弟的爵位都有相應的俸祿。
随着時間推移,宗室人口不斷增加,國家需要支出的爵祿開支也越來越龐大。
到了明朝後期,宗室開支十分巨大,成為國家财政的沉重負擔,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财政穩定。
“朱棣作為九大塞王之一,自1390年便開始多次出塞征讨,屢立戰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
“同時還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這也為他日後起兵造反奠定了基礎。”
“而朱元璋也不是沒想過,藩王們會生有異心的可能?”
“因此,朱元璋在多方面限制了藩王的權力,同時又讓九大塞王環環相扣、互相鉗制。”
“一人造反,其他藩王便會群起而攻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
聞言,老朱感覺胸口莫名中了一箭,“大妹子,不必再提醒咱……”
“三年後,秦王朱樉去世。”
朱樉:“?”
朱元璋:“??”
太子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