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學堂文會
馬戰和步戰的區别還是很大的,馬戰具有速度快,機動靈活,攻擊性強的特點。而步戰雖然靈活性強、但機動性和攻擊性都很弱,自保有餘,攻擊不足。魏延很贊同鄧展的話,如果自己騎着白龍,借勢沖擊,鄧展幾個回合都承受不住。
“勇義客氣了,閣下劍術天下無敵,魏某佩服。”魏延恭維道。
“将軍胸懷大志,寬仁敦厚,我鄧展願意奉将軍為主,參見主公。”鄧展生平就佩服強者,魏延不僅武藝高強,并且心懷天下,有俠義風範,鄧展沒多想就跪下認主。
“快快請起,我得勇義如虎添翼。”魏延十分高興,本以為沒能打赢鄧展,一個高手就失之交臂了,不曾想一切上蒼自有安排。
“勇義就先做我的副将吧,兼着軍中的劍術教頭,軍職是軍司馬。”魏延想着先讓鄧展做自己的保镖,後面有基業了讓他負責情報組織。
“是,主公。”鄧展很知足,一個平民居然一躍成為軍司馬,以前想都不敢想。
魏延又介紹軍中的将領給他認識,文聘、傅肜等人都很欽佩鄧展的劍法,都紛紛上前對其誇贊一番,霍峻更是忘乎所以,畢竟兩個高手一個是他義兄,一個是他名義上的師父,在衆人面前對二人又是一頓吹捧,一片其樂融融的氛圍。
這日,魏延在營中看軍中訓練無聊,便帶着鄧展去襄陽街頭逛逛。走到襄陽城南,一座古色古香的朱紅色大門出現在二人眼前,大門上方牌匾上書寫“襄陽學業堂”,而門口很多儒士打扮的人進進出出。
襄陽學業堂,熟悉曆史的魏延當然知道,儒生出身的劉表穩定荊州以後,對教育十分重視,在襄陽城南建了一所名叫“學業堂”的高等學府,自從太學倒閉之後,學業堂就成為了漢末全國的最高學府。襄陽學業堂師資力量非常雄厚,先後總共有三百多位鴻生巨儒講學授課,其中着名的有司馬徽、宋忠、韓嵩、王粲等先後在此教學。
荊州此時除了這所官學,司馬徽、龐德公等名士也開私學授徒,也正是因為漢末荊州城濃厚的學術氛圍,這荊楚大地才出現了以卧龍、鳳雛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滿腹經綸、經天緯地之才的能人。
魏延很是興奮,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他現在不乏武将,就缺治世文臣和智謀之士,而眼前的學業堂,正是文臣和謀士的搖籃。
魏延和鄧展走到門前準備進入學堂,門口的護院攔住了二人。
“今日學業堂文會,二位可有請柬?”護院問道。
文會是文士飲酒賦詩或切磋學問的聚會,魏延心想趕着了,很期待在文會上能發掘幾個曆史名人。
“沒有請柬。”鄧展說道。
“那二位是哪家子弟?”護院看着二人穿着講究,不似普通人。魏延和鄧展都穿的是便裝,但依然難掩富貴氣質。
“這有什麼說道嗎?”魏延看着一副勢利嘴臉的護院問道。
“隻有世家子弟或者持請柬者方可進入。”
魏延心裡一怔,在學業堂學習還分世家和寒門嗎?
“楊家楊延。”魏延為了進去一探究竟,謊報了身份,楊家也是荊州八大世家之一,後來蜀漢的楊儀就是出生于襄陽楊家。
“哦,那二位請進。”護院聽說是世家子弟,便邀請二人進去。
魏延和鄧展順利的進入了學堂,跟着人流經過一條長廊,便來到一個大廳,裡面坐滿了很多人,二人也找了個角落坐下,魏延打量着廳内諸人,都穿着講究,一看就是高貴出身。
一盞茶功夫,來了個一身青色鑲邊刺繡長袍,青玉緞帶,頭戴一頂青色頭巾的儒生,手執銀白折扇,面帶笑容的夫子。
“老朽乃學業堂教習宋忠,歡迎各位參加今日文會,敝堂高朋滿座,荊州俊賢齊聚一堂。”這位夫子緻了開場辭。
“今日活動是擊鼓傳花,規則是:等鼓聲響起各位按座序傳遞老朽手中的這朵紅布花,鼓聲停止時得花者以“秋”為題作詩、詞或者賦一首,一共十輪,然後在十個作品中由衆人來評論優劣,最優者得蔡邕書法一幅。”宋忠還沒說完,下面就議論紛紛起來。
蔡邕是東漢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通經史,善辭賦,工于書法,擅于篆書和隸書,尤其隸書的造詣最深,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這個獎品本身就價值連城,何況得到者在整個荊州都能聲名鵲起。
下方的學子躍躍欲試,摩拳擦掌,魏延對這個倒沒什麼興趣,主要是來訪賢的,他一直在觀察下方衆人,右側一位身形單薄、膚如凝脂的翩翩少年引起了魏延的注意,十八九歲的年紀,坐在最後一排,身後還站着兩個壯漢,魏延一看這兩壯漢就是軍旅中人。魏延心想,來這裡的人真不簡單,居然帶着軍中護衛。
這少年也發現了旁邊有人在看着自己,轉過頭來,用一雙明亮而通透的眼睛盯着魏延,魏延怦然心動,彎彎的睫毛、晶瑩透亮的眸子,明澈清亮,唇紅齒白,高貴的神色自然流露,讓魏延驚歎。魏延對他咧嘴一笑,那少年瞪了一眼就轉過頭去了。
憑身形和氣質魏延一眼就看出這人是女扮男裝,男人沒有這麼好的膚質,況且如此瘦弱的男的怎麼會有微隆的胸脯。
魏延看破不說破,這時鼓聲想起,紅布花按照順序往後傳遞,不一會就傳到魏延手裡,魏延拿起花傳到了右側的“少年”手中,那“少年”又往前傳。
不一會兒,鼓聲停止,一個微胖的青年得花,自報家門,他是蔡家的,名叫蔡遠,思索一會以“秋”為題作詩道:“衆愛春光美,吾獨喜秋霜。春光迷人眼,秋來百果香。”
廳中一部分人稱贊好詩,魏延冷笑,這不就是打油詩嗎,有什麼技術含量。
第二個得花的青年是桓家的,叫桓文,他做了一首“秋景不用誇,遍地是菊花。尤喜豐收景,金黃稻滿倉。”魏延一聽直搖頭,襄陽學業堂教出的就這水準?雖然押韻工整,但全是大白話沒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