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北派小小盜墓賊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偵探推理 > 北派小小盜墓賊 > 第214章 北派“三眼王”

第214章 北派“三眼王”

書籍名:《北派小小盜墓賊》    作者:老三番茄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哎,大哥,您不妨先聽聽小弟我的眼力,您這攤子裡有一件硬貨,價碼起碼在半拉子以上,其他的嘛,都稀松平常不值啥錢,您覺得我說的在理不?”
              “哎呦,沒看出來您還真有點道行啊!那您給我點出來是哪件。”
              “給您點出來成,不過事後您得給兄弟我點茶水錢,不多,三張紅票子就夠了。”
              “滾犢子,我自己能沒數?還點一下就要三張紅票子,您這是明搶啊?”
              “别上火老闆,瞧您剛才那眼神我估摸您覺得,您攤位最值錢的應該是這件吧?”我笑了笑,指了一件粗糙的民窯瓷器,“這件也就小一千,但是我說的可不是這件,是另一件。”
              “此話當真?”
              “君子一言!”
              “好,小兄弟那你給我指出來,隻要是真的,三張紅票子我立馬給你送上。”攤主目光中帶着一絲期待。
              我指了一個帶有人物圖案且比較臃腫的罐子,自信地說道:
              “這個罐子是嘉慶官窯的。”
              “哦?怎麼證明?”攤主滿臉疑惑。
              清朝瓷器罐子特點,順治至康熙肩部是很豐滿的,上面寬下面窄。
              而到了雍正至乾隆時期,這個罐子的肩部就開始往下走,也叫溜肩。
              到了嘉慶至道光,這個肩部再次下溜,變成了那種很塌的感覺。
              這個也叫塌肩,這個時期罐子底足開始變寬,顯得很臃腫。
              晚清民國,瓷器罐子開始變得圓滾滾,有一種小胖墩的感覺。
              再從人物的畫法來看,順治康熙時期,人物的眼睛通常畫得比較細長,線條簡潔。
              到了雍正乾隆時,人物眼睛畫得較為圓潤,注重細節和神态的描繪。
              嘉慶道光年間,人物的眼睛刻畫相對簡單,線條也比較粗犷。
              晚清民國時,人物眼睛的畫法就更加随意,缺乏立體感。
              從人物的整體畫法來說,早期的人物形象較為端莊穩重,比例協調。
              中期開始注重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更加生動。後期則逐漸簡化,有時候比例都不太準确。
              再看底足,順治康熙的底足比較高,修足規整。
              雍正乾隆的底足相對矮一些,修足精細。
              嘉慶道光的底足寬厚,修足略顯粗糙。晚清民國的底足則多為平底,不太注重修足工藝。
              “老闆,聽懂我說的了吧?”我挑了挑眉,看向攤主。
              “小兄弟,我還是不太明白怎麼認定他是嘉慶的,您再說說。”攤主皺着眉頭,一臉困惑。
              “咳咳,綜合以上這些特征,您看這罐子的肩部、人物的畫法和底足,都符合嘉慶官窯的特點,所以這肯定是嘉慶官窯罐子,這點毋庸置疑。”
              我又繼續跟他講起了清代瓷用料的特點。
              清朝瓷器,順治康熙時期,大多用的是國産青料,發色灰暗。
              雍正乾隆時,開始大量使用進口的洋料,色澤鮮豔純淨。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用的料就比較雜了,既有國産料,也有洋料,但整體發色不如之前鮮豔濃郁。
              “您看這罐子上的色彩,就有那種略顯暗淡但又不失沉穩的感覺。”
              我繼續看了看罐子的内部,罐子内部,胎質略顯粗糙,不像雍正乾隆時期那般細膩。
              嘉慶時期的瓷器在燒制時,溫度和火候的控制也有所變化,導緻釉面的質感和光澤度與其他時期有所不同。
              這釉色微微泛黃,且有細小的開片,這都是嘉慶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征。
              “所以啊,綜合這些個方面,這罐子必定是嘉慶官窯出品無疑。”
              攤主聽我說完,仔細端詳了一番,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行啊,小兄弟,有兩下子,這錢我給!”
              攤主拿出了三張紅票子遞給我,我滿心歡喜地将其接下。
              “多謝老闆賞飯。”
              “小兄弟您這是憑真本事掙的,謝啥謝,就您剛才那一番說道,我是真心服氣,還不知小兄弟貴姓?”
              “在下王大炮。”
              “小兄弟這名号一聽就霸氣,甭提别的,我真心想跟小兄弟您交個朋友,我叫鄭邪,道上朋友都稱呼我鄭老邪,兄弟要是不嫌棄,咱來個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去你奶奶個腿兒的吧!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跟我結拜。
              “呵呵,既然老闆如此有誠意,那我也不跟您扯犢子了,我真名喚作王三,至于義結金蘭就算了,并非不願,而是在下家中規矩森嚴,所以您老多擔待。”
              “王三?莫不是最近北派中的新銳翹楚,三眼王?”
              “啥三眼王,不知道。”
              “兄弟可是師從北派李爺?”
              “正是。”
              “那就對咯,最近道上可都是您的傳聞,所以就給您安了這麼一個诨号。”
              “我勒個去,咋就給我整了這麼個名号,依據啥來的?”
              “其一,兄弟您師從北派李爺的技藝,此為一眼;其二,兄弟短短數年出道,人脈關系盤根錯節,此為二眼;其三便是這鑒寶斷代的眼力,故而道上送您這外号三眼王,我覺着跟兄弟您甚是匹配啊!”
              扯犢子呢!還匹配,我還尋思着自個兒琢磨個順耳的名号呢,呸!
              “呃,行吧!道上咋叫随他們去,不過老闆您既然這般實誠,那我也不能跟您耍花槍了,實話說,這罐子是民國高仿的,壓根不是嘉慶官窯,不過倒是高仿裡頭的精品,還是年頭久的高仿,所以能值個千把塊沒啥問題。”
              “哈哈,多謝兄弟坦言相告啊!在下着實欽佩,還望兄弟點撥點撥這高仿的門道!”鄭老邪拱了拱手。
              我拿起罐子,眯着眼指着釉色說道,
              “您瞧這罐子的釉色,雖說乍一看有嘉慶時期那種微微泛黃的感覺,可仔細端詳,這色澤的層次感過于單薄,缺乏真品那種自然過渡的韻味。”
              “還有這人物的畫法,雖說刻意模仿了嘉慶時期的粗犷風格,但線條的力度和流暢度明顯不夠,顯得生硬刻闆。”說着,我用手指沿着人物的線條輕輕劃過。
              “再摸摸這罐子的表面,高仿品為了追求老舊的質感,往往會做一些人為的磨損處理,可這種磨損痕迹太過均勻刻意,不似真品在歲月流轉中自然形成的那種随機且細膩的磨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