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侃侃談,定基調
這位老爺子可是從抗日時期便開始闖蕩的老人,一生大風大浪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若說梁三平在他面前一點兒也不緊張那才是假話。但即使再緊張,梁三平也必須堅持下來。
取得這位老人的支持,對于安天民在浙省的展至關重要。現在能把林蒙和郎夢成招進安天民裡面,這也算是意外之喜。這兩個人,梁三平也打聽過。
其實他們并沒有什麼劣迹,年輕人麼!雖然是有些沖動鬧事,但卻沒有做過什麼仗勢欺人的事情。倒是郭文君告訴梁三平,這兩位其實在浙省大院兒裡口碑不錯。
見到人,都懂得很禮貌的打招呼。平日裡雖然到處打晃頭,但卻也沒有做什麼欺男霸女的事情。反倒是幫着抓過幾個小偷什麼的,偶爾也随着林家老爺子下地裡幹活兒。
随着林家老爺子的離開,林蒙和郎夢成即将跟着安天民做事兒的消息沒一會兒便傳遍了浙省的高層。所有得知這件事情的人開始都是一愣,随後便感歎這梁三平做事還真是滴水不漏。苗堅也覺得梁三平這件事情辦的不錯,能不鬧起來這就算是不錯了。
“……先,我們要把龍井茶的一個專門品牌樹立起來。這個品牌,是要有曆史底蘊、要有質量保證的。我個人覺得,‘十八顆’這個名字就不錯。”
未幾日,梁三平和夏振東便見到了苗堅。既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了,苗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梁三平他們趕快動起來。隻有動起來,才能取得成績。不然一切都是嘴炮,說了都白說。
“制茶師傅我們已經拜訪了一批,他們也有意願和我們一起工作。在古法制茶方面,他們給了我們很多建議。雖然我們可以有現代化設備能用。但我認為我們做的是高端品牌。一切都還是以純手工為主,就目前的話我們的合作夥伴中有不少公司對這個項目很有興趣。”
“比如日本的灣宏株式會社、香江的區陳氏、夷洲的陳氏企業……等等,隻要我們的産品質量過關。那麼他們将會負責我們在包括歐美、亞太地區的銷售……”
雖然這些都已經寫進了報告裡面了,但看着報告和親自聽取梁三平的彙報這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苗堅現在就覺得自己把梁三平他們找過來,這真是找對人了。
從前自己這邊的這些個幹部們,口号震天響。說到實際的操作。一片都抓瞎。哪裡像梁三平這般,直接單刀直入的進入正題。什麼都量化、數據化的體現在自己的面前。
這種做法更讓人信服。比如梁三平已經調研出來整個龍井村,以那十八顆茶樹為根基的周邊茶園的情況,同時量化了茶樹的産量。
銷售通路也找好了,質量管理體系、茶葉制作體系也都出來了。至少在苗堅看來,這份可行性計劃書已經非常的完備了。該有的一點兒也不少,就這點來說他很滿意。
“再有就是運輸的問題,浙省有着鐵路資源。這對我們将來擴大産量很有好處,但先期的話我們是小批量的生産。走的也是高端路線。所以我打算是将我們的茶運到魔都轉。”
“哈哈哈……三平同志,你的調查信息很好!很完備啊!”苗堅笑着對梁三平道:“很好,我們浙省會盡力給你最大的支持!希望你盡快的做出成績來!”
整場的彙報,梁三平進行了過三個小時。中間苗堅不斷的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獅峰山、梅家塢、龍井村這龍井茶的三産地,如何協調展。
比如:日本在龍井的接受度上有多高?!會不會過去的龍井茶,不被日本人所接受?!質量如何控制,如何能夠加強龍井的品牌建設……等等。
“近二三十年。在一衣帶水的日本,中國茶先後風行三次。每次都有助于中國茶葉在日本的推廣,有助于中國茶文化的弘揚。”
對于這些問題,梁三平都笑着一一回答了。關于這方面的資料,他一直都有在收集,誠然!現在日本風行的依然是傳自于夷洲的烏龍茶。但并非說龍井就沒有市場。
“在197o年代末,當時一位日本女明星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記者問她身材變得越來越好的原因,她說近來常常喝中國的烏龍茶,烏龍茶可以減肥、健美。從此以後,日本開始流行喝中國烏龍茶和普洱茶,這就是第一次‘中國茶熱’。”
“當時在日本。中國茶就是健康茶,就是減肥茶。第二次流行于8o年代,與第一次不同,伊藤園株式會社率先研制成功用中國茶為原料的罐裝茶水——烏龍茶于1981年投放市場,至今幾乎在整個日本國土上的各地均設有易拉罐飲料自動售貨機,人們可以很方便地購買消費各種茶飲料。”
卻見梁三平頓了頓,道:“從烏龍茶的推廣上,日本人已經認知了咱們中國的茶葉。但也由于烏龍茶的盛行讓多數日本人以為中國茶就是烏龍茶。并不知道包括龍井、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等等這些我們國内久負盛名的好茶。”
“從罐裝烏龍茶中,絕大多數日本消費者對中國的烏龍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由于隻有烏龍茶而沒有中國的綠茶等其他茶類,所以誤認為中國茶就是烏龍茶,綠茶隻有日本生産等等看法的日本人大有人在。”
說着,梁三平頓了頓笑着道:“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他們的這個看法和習慣,日本本來就有飲用綠茶的習慣。而日本本土也産出一些綠茶,或者說他們的主要産茶就是綠茶。”
“而在前兩次的中國茶熱之後,日本的中國茶愛好者已經對中國茶的要求生了質的變化,不僅僅是消費茶葉本身,而且從中國茶的沖泡方法以及茶藝等第一、二次所沒有涉及的茶文化方面。”
梁三平笑着和苗堅解釋道:“可惜的是,現在日本并沒有多少的中國茶藝師傅。這方面的缺失,也讓我們開始考慮是否要在日本成立專門的茶樓表演中國茶道、推廣屬于我們的茶葉産品……”
每每談及茶道,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日本,就如同談及下午茶會聯想到英國一樣。然而,無論英國還是日本的飲茶,都源于中國。
同歐洲重要紅茶飲用國度在展中國家種植加工紅茶不同,日本則完全吸收、傳承、展并提升了中國的茶樹種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法,并演化為日本的民族文化。
實現這一跨國界文化傳播的是兩位著名的禅師。南宋時期,日本鐮倉時代的遣唐使榮西禅師在中國“進修”佛法,深深感受到飲茶的好處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茶飲帶給人精神境界的淨化與領悟,遂将“點茶”傳入日本。
并茶經日本其他禅師綜合禅法與飲茶的意境與文化層面,逐漸演化為日本“抹茶”茶道;明末清初,中國東渡日本講經傳禅的隐元禅師極其後續黃檗禅僧,将明朝盛行的“煎茶”帶入日本,與“抹茶”的“吃茶”相比,用“泡茶”方式而飲用的“煎茶”,更為簡潔、自由,奔放,直至如今,“煎茶”已成為日本茶文化生活的一種重要形式。
梁三平不斷的陳述着自己的看法,而夏振東則是不時的從旁補充一些情況。苗堅不斷的點頭,梁三平說的這些他都讓人記錄下來。終于,正午的時候這場彙報接近了尾聲。慣例的苗堅和梁三平他們,到機關的食堂裡吃飯去。
工作時間苗堅從來不飲酒,即使是請客吃飯菜色也很是簡單。隻不過為了方便講話,吃飯的是食堂裡面的一個小包間。這也算是一個待遇的體現吧。
三天後,浙省通過了一份《關于浙省農業展綱要及與安天民公司合作意向建議書》。在這份建議書中,浙省和安天民成為合作夥伴。
浙省将責成龍井村提供包括了産品、土地、種植人員、制茶工藝……等等在内的資源,安天民公司則是負責技術、通路、包裝、銷售……等等資源。
雙方進行一定的整合,共同建設“十八顆”品牌龍井茶。在協議中,這個品牌浙省占了2o%的股份,龍井村則是占有了2o%。安天民公司同樣占有2o%。
剩餘的4o%股份,則是按照茶園比例、人口數交給當地茶農。茶園将會進行完全統一的管理,安天民公司将會負責技術提供。在盡量保持古法種植的情況下,生産龍井茶。
而安天民公司這個時候,也開始購入一批新的包裝機器。并聘請香江的設計師,開始設計十八顆的龍井茶葉禮盒。梁三平比任何人都知道,包裝對于産品的重要性。
足夠好的包裝才能夠引起人們購買的**,否則哪怕你産品再好如果在包裝上沒有取得效果。那麼人們在評估其價值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貶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