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中國勵志故事11篇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詩歌戲曲 > 中國勵志故事11篇 > 第9頁

第9頁

書籍名:《中國勵志故事11篇》    作者:佚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2.  春風洋溢你;家人關心你;愛情滋潤你;朋友忠于你;我這兒祝福你;幸運之星永遠照着你。衷心祝福你:新春快樂!  
        
      3.  春風又綠江南岸,新人更比舊人強,掙錢掙得錢發黴,當官當得人心昧,春節将到,祝你在新的一年裡:所有的希望都能如願,所有美夢都能成真。  
        
      4.  春光溫暖地照耀你,春風溫柔地吹拂你,春雨妩媚地洗滌你,春色無限地靓麗你,春花鮮豔地美麗你,春雷震震地祝福你,立春節氣,願你春風得意,萬事如意!  
        
      5.  春節,是一年的起點;快樂,是人生的重點;煩惱,永遠降到冰點;時間,是情誼的鐘點;祝福是短信的焦點。新年,願你占領幸福的制高點,處處春光無限!  
        
      6.  春節,最牽挂是什麼,是親人;最感動是什麼,是和家人團聚;新年,最盼望是什麼,是活得更好;最幸福是什麼,是微笑。祝大家新年快樂。  
        
      7.  春節把家還,春運又來到;運輸正繁忙,安全最重要;祝福來送上,問候不能少;出門行在外,行李要看好;車上有禮貌,擁擠莫急躁。春節回家,一路順風。  
        
      8.  春節拜年“從頭說起”貼士:見了長輩要鞠躬磕頭,見了晚輩紅包送手頭,見了愛人親吻額頭,見了美女小心摔跟頭,見了朋友短信要回頭,祝豬年生活有奔頭,幸福快樂的無厘頭。  
        
      9.  春節初五,五路财神來運财,東南西北中,财運聚你家。祝你住在黃金屋,遍種搖錢樹,盛放幸福花,結滿富貴果,處處都是聚寶盤,條條大路通财路!  
        
      10.  春節到,拜年了;送你一杯香醇酒,願你跟着好運走;送你一幅吉祥畫,生活幸福人人誇;送你一盞紅燈籠,萬事呈祥家業興;新春大吉,提前祝賀!  
        
      11.  春節到,春節新氣象;鬧喜慶,快樂日子多;傳歡騰,平安富貴來;新一年,夢想早成真;短信到,溫暖祝福到。親愛的朋友,祝你春節笑開花,日子美如花,幸福綻開花!  
        
      12.  春節到,大拜年: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難少;三拜煩惱消;四拜不變老;五拜兒女孝;六拜幸福繞;七拜憂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樂逍遙。  
        
      13.  春節到,大禮到,祝福短信先送到;鑼鼓響,好熱鬧,小小文字問個好: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快樂鑽進懷抱,幸福身邊環繞!祝春節快樂,天天幸福。  
        
      14.  春節到,吉祥話必須到;短信帶着問候到,心中祝福也送到。祝:新年新氣象,事業步步高,财神福神對你笑,生活順利處處好!  
        
      15.  春節到,剪一束春光相贈送,祝你:春風得意,心情好;春安夏泰,身體好;春華秋實,工作好;春色滿園,運氣好。願你:心想事成,萬事順意!  
        
          
        
中國勵志故事(8)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标卷)
        
語      文
        
一、現代文閱讀(9分,第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會裡,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級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谏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洩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宗和“替獻曲”或“睃賊”、“曚誦”并提。
        
在人民群衆的生活裡,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邶風·新台》和《詩經·泰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實問題而發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将軍華元被鄭國人提了去,後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将,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麼區别。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給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治階級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賊詩”來表達願望和态度。“賊詩”時點出現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賊詩言志”。這種“賊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賊詩者的觀點和願望寄托在詩中某幾句之上,來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左傳·寰公二十六年》記晉侯為了衛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侯羁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展就賊《詩經·鄭風·将仲子》一詩。《将仲子》本來是一首愛情詩,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着男的,又怕旁人說閑話;子展卻借用來說,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來總是為一個叛臣。
        
詩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  ,由于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為純粹的語文言文藝術  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  在社會上的實際  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  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系起來。比如公孫醜問,《伐檀》詩中,為什麼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  道:“國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後把詩尊為“經”。直到五四運動以後,這部偉大的詩集才沖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  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
        
1、下列        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A、《詩經》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  ,并沒有深刻  的含意,但是封建統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  曾經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目。
        
C、所“獻詩陳志”,一種情況  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  俊美  或者諷谏的目的。
        
D、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常和“瞽獻曲”“矇誦”等一志出現  ,是因為猛士做詩以後,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2、下列  理解  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項是
        
A、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将華元的詩歌,也是有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來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麼不同。
        
B、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文言文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托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詩經@鄭風@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  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  ,請晉侯不要聽信。
        
D、到了孔子時代  ,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的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也就變成  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
        
3、根據原文内容,下列  理解  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項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