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講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之謎
在《紅樓夢》裡,金陵十二钗正冊各钗,幾乎都有一段文字對她們的身份來曆加以說明:第一回講到黛玉的天界身份,第二回、第三回具體寫到她的家庭和自身情況;第二回通過冷子興,交代了元、迎、探、惜和王熙鳳,巧姐雖然沒有具體介紹,但是說清楚了王熙鳳也就等于說明白了她;第四回一開始交代了李纨的家庭背景,後來又交代了寶钗;第八回末尾是關于秦可卿來曆的交代;第十七、十八回裡,通過仆人向王夫人彙報,把妙玉也介紹得很詳細。但是,前十九回裡,一直都沒有出現過的史湘雲,在第二十回裡突然出現,作者隻用
一句話寫道,且說寶玉正和寶钗玩笑,忽見人說,史大姑娘來了。這史大姑娘何許人也?之前,之後,都沒有一段文字很明确地加以說明,似乎這個人根本用不着介紹。當然,對于書裡的人們來說,她還用得着介紹嗎?上上下下的人們對她都熟,甚至可以說是濫熟。書裡寫道,寶玉聽說她來了,擡身就走,寶钗就讓他等等,說一齊瞧瞧她去,然後就到了賈母那裡,就隻見史湘雲大笑大說的。
這個一出場就大笑大說的美麗姑娘,她的身份是需要讀者從後面的情節流動裡,去自己感受出來的。關于她,居然沒有特設一段文字,或用作者的叙述語言,或通過書中某人之口,加以集中說明,而是讓她如此突兀地忽然登場,這樣的筆法确實令人納悶。
讀者後來從種種零碎的細節,從書中人物的片斷話語,可以大體弄清楚她的基本生存狀态:她是賈母娘家的人,是賈母的一個侄孫女。原來史家人丁旺盛,也有好大的花園,花園裡有個枕霞閣,但是對于史湘雲來說,那隻存在于老輩的懷舊之談裡,她出生後,就沒有在那樣的亭閣裡玩耍過。不過,後來大觀園裡有了詩社,她參加後,就用了個“枕霞舊友”的别号。她的父母,當她在襁褓中的時候就雙亡了,從此,她就隻能靠本家親戚代養。她的兩對叔叔嬸嬸輪流撫養她,一個叔叔是忠靖侯史鼎。第十三回寫秦可卿喪事,有一筆寫的是,接着,便又聽見喝道之聲,原來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來了。古本《石頭記》裡,這個地方就出現一條脂硯齋批語:“史小姐湘雲消息也。”但是正文裡并沒有她的名字出現,後來通行本才在這句話後面加上“帶着侄女兒湘雲來了”,算減緩了一點第二十回她大笑大說地出現的突兀。後來第四十九回,又寫到她另一個叔叔保齡侯史鼐,說史鼐遷委了外省大員,要帶家眷去上任,于是賈母就把史湘雲留在榮國府長住。前面講座裡,我講到賈母原型是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證據之一,是李煦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李鼐,二的叫李鼎,說書裡雖然把姓李改成了姓史,但賈母的兩個侄子仍然寫成大的名鼐、小的名鼎。有紅迷朋友就問,你怎見得書裡的史鼐是老大呢?這可以從第四回“護官符”的附注裡分析出來,史家祖上被封的是保齡侯,這個爵位一定要由家族的長子來繼承,可見史鼐是老大;史鼎是因為有另外的功勞,皇帝再給封的侯,名稱就不是祖上的那個名稱,另叫忠靖侯。這兩個叔叔撫養史湘雲,不過是盡宗族的義務。她的兩個嬸嬸,對她是相當苛刻的,讓她每天做很多的針線活,很晚才能睡覺休息,特别累,所以史湘雲實際上是很可憐的,她最願意到她的祖姑賈母這邊來,賈母也特别疼愛她。在黛玉進榮國府以前,她是那裡的常客,襲人原是伺候賈母的,她那時每回來了,都是襲人服侍她,她們倆還說過一些悄悄話。但是,我以上所總結出來的,全靠文本裡分散在各處的零星信息,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很奇怪,竟沒有一段文字,集中地交代一下她的身份背景。
黛、钗、湘,有人說是書中三足鼎立的角色,三位美女。但是,我們細想一下,又有點怪,曹雪芹對黛、钗都有很具體的肖像描寫,寫到她們那各具特色的面容。比如寫黛玉,第三回從寶玉眼中看出,是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兩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注意其中那句“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好多古本上,這句亂作一團,用墨筆點改來點改去,有的寫作“含情目”“一雙俊目”,甚至“一對多情杏眼”。通行本上則印成“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那就不但把黛玉眼神改歪了,性格也弄偏了,都是不對的。周汝昌先生曾親自去聖彼得堡的圖書館,查驗了那裡的一個古本,書上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地寫着,是“含露目”。“煙”和“含露”恰好對應,應該是曹雪芹的原筆原意。我很佩服他的這個結論,黛玉就是那樣的眉眼,非常獨特,活靈活現。寶钗呢,第四回就寫到她肌骨瑩潤,舉止娴雅,第八回也是通過寶玉的眼睛,去看寶钗的面貌,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跟黛玉比,是另一種美。後來書裡把黛玉比喻成芙蓉花,把寶钗比喻成牡丹花,跟對她們的外貌設計是相配套的。同時,書裡用那麼多筆墨寫史湘雲,也曾寫到她的身材,例如第四十九回寫到她打扮成“小騷達子”模樣,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可見她細腰高身挑,手臂修長;又如第二十一回,曾寫到寶玉沒等黛、湘起床,就跑到她們的住處,看見湘雲的睡相是一把青絲拖于枕畔,被隻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而與之對比,黛玉卻是嚴嚴密密裹着被子安穩合目而睡,這就不僅是寫睡相,把人物的不同個性也刻畫出來了。但是,雖然寫到了這些,前八十回文本裡,卻始終沒有像對黛、钗那樣,寫到湘雲的面龐眉眼,她這朵海棠花究竟是什麼樣的面相,隻能靠我們去憑空想像。當然,這也說明了曹雪芹的厲害,不止對湘雲,像對妙玉,還有許多的角色,他都并沒有去寫他們的肖像,但我們閉眼一想,卻覺得那人就活現在我們眼前;當然,每個讀者所想像的,并不一樣,甚至差距很大,但是,卻又都堅信,那就是書裡的某個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寫史湘雲,寫她咬舌,口齒不清,把“二哥哥”叫成“愛哥哥”。寫一個美女,卻寫她有這樣的缺陷。第五十九回,寫湘雲晨妝時,兩腮作癢,原來是又犯了杏癍癬,就問寶钗要薔薇硝來擦,寶钗說前兒剩下的都給了寶琴了,又說黛玉配了許多,讓丫頭莺兒去取。可見她們這些美女,天天耳鬓厮磨,一個人臉上長了癬,就會傳染開去,大觀園的美女們,臉上有時也會長癬。曹雪芹開卷就說“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他“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我認為,他這就是寫實,這些人物
就是都有生活原型,他當然加進了藝術虛構成分,比如對二玉,還給他們設計出了天界身份,構思出一段灌溉和還淚的神話故事。但是,他的藝術功力,還是主要體現在魯迅先生所概括的那八個字上,那就是: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大家想想,曆來書裡寫美女,可有像他這樣寫到腮上杏癍癬的?雖然他寫了美女們的這個小缺陷,讀者不僅不會因此失望,反而更相信這是些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存在。
關于史湘雲,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情節,我不細說了,比如她的醉眠芍藥,跟黛玉葬花、寶钗撲蝶一樣,是書裡最優美的場面,成為後世無數畫家畫了又畫,賞畫人賞了又賞,永覺新鮮動人的可以說是永恒的繪畫題材。我的講座第一講裡就講到,清朝時候人們就把她醉眠的憨态畫出來欣賞,連騾車窗子上都畫的是她。如果一群紅迷朋友聚在一起,要求每人各舉一例,來說明湘雲的可愛,那麼大家所舉出的例子,可能完全不重複,不必一定去說她醉眠芍藥。比如,就會有人舉出她親自在鐵絲蒙子上燒烤鹿肉,當黛玉譏諷她的時候,她還說了句十分有名的話,記得吧?她說,是真名士自風流!那麼,也就會有人舉出另一個例子,就是榮國府裡養的那些唱戲的姑娘,後來被遣散,有的不願走,就分給各人當丫頭。分到湘雲名下的,是唱大花面的葵官,她把葵官裝扮成男子模樣,因為葵官姓韋,她就給她取了個别名,叫韋大英,什麼含義?就是,惟大英雄能本色!這兩個情節并不連接,但是,你想想,是真名士自風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是不是一副很好的對聯啊?如果加一個橫批,你說加什麼?我說加“霁月光風”,估計你能同意,這四個字是從第五回關于她的那支《樂中悲》裡挑出來的,很顯然,這副對聯,把史湘雲這個人物的基本性格和思想境界勾勒出來了。她跟黛、钗很不一樣,黛悲觀尖刻,钗自斂平和,她呢,倜傥潇灑,有男子氣概。書裡也寫到了,她常女扮男裝:第三十一回,說她有次穿上寶玉的衣服,賈母望過去,以為就是寶玉,直招呼,說快過來,仔細那上頭挂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她隻是笑,不過去。史湘雲的生活原型,跟賈母的生活原型相連屬,是最容易确定的,她就是曹雪芹祖母家——李家——李鼐、李鼎的一個去世得較早的兄弟的女兒,也就是他的一個李姓遠房表妹。我認為,書裡寫的關于湘雲的那些情節,包括細節,基本上都是有原型事件、原型細節的,甚至像賈母跟她說的那個話,說别讓燈穗子上的灰掉下來迷了眼,都是生活裡實際出現過的,如果完全虛構,很難寫出這一筆,很難想像到貴族府第裡挂的燈,那燈穗子上也難免有積存的灰塵。
按說,湘雲是一個透明度很高的人物,有回大家一起看戲,唱戲的戲子裝扮出來,鳳姐說像一個人,像誰?其他人都覺得像,都不說,她卻毫不猶豫地說出來,像黛玉,寶玉就給她使了個眼色,後來惹得黛玉跟寶玉怄氣,她也很不高興,寶玉就跟她解釋,甚至賭咒發誓——寶玉的賭咒總是奇奇怪怪——這次是說如果沒安好心,立刻就化成灰,讓萬人踐踏。湘雲絕對快人快語,她聽了就說:“大正月裡,少信口胡說這些沒要緊的惡誓、散話、歪話,說給那些小性兒,行動愛惱的人,會轄治你的人聽去!”小性兒、行動愛惱、會轄治寶玉,這些對黛玉的評語多麼準确呀,她就那麼淋漓盡緻地一口氣說了出來,這是多麼憨直爽朗的性格!
我所接觸的紅迷朋友裡,固然有最喜黛玉或最喜寶钗的,但厭煩黛玉,對寶钗搖頭的也不少,不過一提到湘雲,幾乎沒有不喜歡的。關于湘雲,其實謎團并不少,先讨論兩個比較好解答的問題吧。
一個問題是,曹雪芹為什麼要寫湘雲也跟寶钗一樣,勸寶玉讀書上進,走仕途經濟的所謂正路?甚至于為此,差點被寶玉轟到屋子外頭去。一位紅迷朋友就跟我說,讀到那裡,他覺得很遺憾,為湘雲遺憾,那不就等于說,湘雲再美麗,再聰慧,也入了國賊祿鬼一流了嗎?比起黛玉,那就簡直是一個先進一個落後,甚至不僅是落後,簡直是愚昧謬誤了。很顯然,這位紅迷朋友,思維定勢,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某種流行觀點束縛住,弄得僵化了。我在關于寶玉的那幾講裡,表明了我的看法,就是曹雪芹寫那些情節,寫寶玉那些言論,那些
行為,是認真的,他确實在肯定寶玉和黛玉的那種超越當時主流價值觀的,帶有叛逆性和進步性的思想情緒。但是,把書裡的人物簡單地按反封建和順封建或者叫擁封建來分成對立的陣營,加以褒貶,那絕不是曹雪芹希望于我們的,因為那絕不是他的初衷。他筆下的寶钗,我上一講已經說到了,實際是那段曆史、那種社會環境下的一個悲慘的人質。為了生存,為了不被現實抛棄、碾碎,她拼命壓抑自己的合理欲望,包括情欲,試圖用内收外斂的辦法來達到适者生存。但是,到頭來,她也還是逃不脫被無情碾碎的悲慘命運,這哪裡是一個所謂的順封建、擁封建的反面形象?這是又一種美麗被黑暗吞噬的悲劇,是一個值得我們深為惋惜的、很珍貴的生命。但是湘雲說那樣的話,跟寶钗還不同。寶钗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寶钗具有某種深刻性,是看透了,但是不去忤逆,還存在幻想,還希望哪怕是像柳絮那樣的輕薄無根的東西,也終于還是能“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湘雲卻是一派天真爛漫,她在仕途經濟這類問題上,跟她不認識當票一樣,她不懂,沒有什麼定型的思想意識,她不過是跟着寶钗學舌罷了。雖然話趕話的情況下,遭到寶玉搶白,那段情節确實是表現并肯定二玉的進步性,但并不等于是在表現與批判湘雲的落後性甚至反動性,我認為曹雪芹他是在寫湘雲的性格,她就那麼沒心沒肺,口無遮攔。當然,她也是曆史的人質,她雖然說過“雙懸日月照乾坤”的牙牌令詞,其實那隻是作者借她的口暗示書裡故事的具體背景,并不是寫她有政治意識,她是并不知道懸在他們頭頂上的日月之争,将會怎麼徹底影響他們的命運的。作者通過第五回,通過秦可卿臨終遺言,甚至通過小紅那樣的角色說出“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讓讀者意會到,金陵十二钗,她們這些美麗的青春女性,頭上随時可能墜下利劍,但是她們自己大都渾然不覺,她們吟詩填詞,賞菊食蟹,簪花鬥草,歡聲笑語,這是多麼讓人心碎的似水流年,如花美眷……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前八十回裡,如果說二玉和二寶已經構成了一種三角戀愛的關系,那麼,湘雲跟寶玉是怎樣一種關系?湘雲是否愛寶玉?寶玉是否愛湘雲?我可以很明快地告訴你我的看法,要說男女間的情愛,他們之間就是沒有。要說閨友閨情,互相欣賞,在一起經常是非常地快樂,有時候鬧點小矛盾,甚至發生點不算太小的摩擦沖撞,那就仿佛幹淨的池塘裡,水上添了些浮萍,不但不破相,倒更顯得多姿多彩,更有韻味。到頭來,他們鬧過别扭,還是和好如初,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們之間有兄妹之愛,而且愛得很深。
其實,在第五回《樂中悲》裡,已經點出了這一點:“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将兒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風耀玉堂。”我覺得,在前八十回裡,湘雲的這個品格展現得非常充分,她那時還不懂得男女間的情愛,她沒有從嚴格的男女情愛角度上愛寶玉,也沒有去愛别的任何男性。她鶴勢螂形,與其說她愛女扮男裝,不如說她愛中性造型。
湘雲是賈母娘家的血肉,賈母像疼黛玉那樣疼她,那麼,怎麼不見賈母将她與寶玉婚配的迹象呢?難道你看出來了嗎?我是真看不出來。湘雲雖然父母雙亡,但是她有兩位封侯的叔父,兩位嬸子就算對她比較苛刻,但他們對她的撫養,以及安排她的出嫁,從封建宗法倫理上說,責無旁貸,也是容不得别人插手的,即使是她的祖姑,畢竟還不是親祖母,也不便于幹預。當然,賈母如果真有那個想法,也可以找人去說媒求親,把她要來嫁給寶玉,但賈母确實覺得寶玉還小點,還不必馬上娶親,何況賈母眼前又有黛玉,黛玉從血緣上比湘雲更親,她已判定二玉“不是冤家不聚頭”。在這種情況下,湘雲的叔嬸可不覺得湘雲還小,他們的想法必定是,早一天把她嫁出去,早一天卸下擔子。因此,在書裡我們就看到這樣的描寫:第三十一回,她又來到榮國府,大家笑她話多,王夫人就說:“隻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來相看,眼見有婆家了……”到第三十二回,又通過襲人說:“大姑娘,聽見前兒你大喜了!”湘雲紅了臉,吃茶不答,她沒否認,可見是真的訂了婚了。接下去,襲人還說了一段話,大意是十年前,她倆在賈母房裡西暖閣住着,晚上一起說過悄悄話,那時候湘雲并不害臊,但現在卻害臊了。十年前,那湘雲應該還是很小的一個懵懂小女孩,她說過什麼呢?周汝昌先生認為,她說過想嫁給寶哥哥的話,我覺得這不失為一種很犀利的具有穿透力的思路,但是證實起來,就比較困難。我覺得,不必坐得那麼實,但她應該是跟襲人說過,想當新娘子——小孩子過家家,女孩子想當新娘子,拿塊紅布做蓋頭學着玩,是完全可能的,我小時候,就曾和一群小男孩小女孩玩過裝新郎新娘的遊戲。總之,從書裡這些描寫看,湘雲是訂了婆家确定了丈夫的一位姑娘了,盡管她自己似乎還不是很清醒,也不去考慮以後如何,隻管叽叽呱呱,笑一陣,說一陣,繼續過天真爛漫的優遊生活。
但是,既然訂了人家,就得嫁到那家去。那麼,湘雲究竟嫁出去沒有呢?嫁給了誰呢?回答這個問題,就不那麼容易了。特别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後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是什麼意思?讀者都知道,湘雲一直戴着個比較小的金麒麟,那應該是一隻雌麒麟;而寶玉呢,從清虛觀張道士那裡,得到了一隻比較大的、文彩輝煌的金麒麟,應該算是一隻雄的,他一直留着要給湘雲,卻不想粗心丢掉了,而偏巧又被湘雲的丫頭翠縷撿到。到第三十二回,接着寫這件事,湘雲就笑寶玉,說幸而是這個,明兒倘或把印也丢了,難道也就
罷了不成?寶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這個,我就該死了!不要一看見這樣的對話,就給兩個人貼意識形态的标簽,看重官印的是封建正統意識,甯丢官印不能丢麒麟的是反封建。這裡雙方都不過是打比喻,無非說明,寶玉非常重視這隻大些的金麒麟,但湘雲還給他,他也就伸手拿了,并沒送給湘雲,讓她湊成一對來佩戴或收藏。那麼,怎麼會“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呢?因為這兩隻一大一小的金麒麟,就埋伏下一對白頭發的“雙星”。“雙星”,過去一般都是指牛郎星和織女星,也常用來代指一對戀人、一對夫婦,那麼,這裡的“雙星”難道就是指寶玉和湘雲麼?但是,一條脂硯齋批語把問題搞得更加複雜,就在第三十一回最後,這條批語說: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線于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裡之外。那麼,這“白首雙星”中的一星,也可能是若蘭,也就是第十三回,參與秦可卿喪事活動的那個衛若蘭。我在講妙玉的時候講了,雖然這個名字在前八十回正文裡隻出現那麼一次,“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就那麼一句話,但是,他卻是一個後數十回裡有重頭戲的角色。湘雲是嫁給他了嗎?他們白頭偕老了嗎?前面我已提到過,在第二十六回,還有一條批語說:“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歎歎!”使有關衛若蘭和金麒麟的這個伏筆,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再仔細看,第三十一回前頭,還有一條批語說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所謂間色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顔色裡,比如紅色,從色譜上看,正紅以外,其左右還有許多與其逐步接近和逐步離開的中間過渡色,比如微紅、淡紅、淺紅、嫩紅、粉紅、桃紅、杏紅、洋紅、銀紅、金紅、深紅、朱紅、赤紅、火紅、紫紅、赭紅、暗紅、黑紅等等,先用了一種紅做底色,再在上面使用一種跟它有差别的紅,這種做畫方法就叫使用了間色法。曹雪芹已經設計了一個金玉姻緣,就是二寶一個有通靈寶玉一個有金鎖,王夫人、薛姨媽她們一直在造輿論,說有神奇的和尚說了,戴金鎖的就是注定要嫁給有玉的,這本來已經給黛玉造成了難以治愈的心病,二玉之間也鬧出了許多的糾紛。那麼他又再設計出了第二種金玉姻緣,就是戴金麒麟的女子和有玉的公子的姻緣,這就使得情節發展更加地花團錦簇、迷離撲朔,這是一般的俗手絕不敢嘗試的。書裡就寫到黛玉在雙金的刺激下,大鬧特鬧,也寫了寶玉的賭咒發誓,他哪個金玉姻緣也不認,固守木石前盟,笃信木石姻緣。但是到了八十回後,黛玉死去之後,是不是寶玉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雖然拒絕了金鎖,最後卻意外地跟金麒麟邂逅,成就了一段好姻緣,并且白頭到老,雙星永伴呢?
你看,這謎團越滾越大,簡直已經是個亂麻團了。究竟曹雪芹他賣的什麼關子,埋的什麼伏筆,打造的什麼悶葫蘆?從過去到現在,紅學界聚訟紛纭,莫衷一是。
有紅迷朋友會說了,急什麼,第五回不是有關于湘雲的冊頁詩畫和曲子嘛,看看那裡頭說了些什麼,湘雲八十回後的結局不就清楚了嗎?好,我們就一起來看。金陵十二钗正冊,湘雲排第五位,涉及她的那一頁,畫的是幾縷飛雲,一灣逝水,畫面可不喜幸,是悲涼的氣氛。那雲那水固然是暗示着她的姓名,但雲飛水逝,說明她最後是靠山山崩,傍水水枯,結局應該也是非常不幸的。關于她的判詞,第一句“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不必解釋了,第二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雲飛”,應該還是表明湘雲的性格命運,夕陽欲斂,景況不妙,但是她還沉得住氣,面對暗淡的前景,她不是緊閉雙眼,而是睜大眼睛,雖然水逝雲飛,卻仍固執地尋求生存的空間與生存的可能。從這個冊頁裡,我們可以知道湘雲後來能夠堅強地面對不幸,可是,卻并沒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一絲影子。
那麼再來看關于她的曲。那支《枉凝眉》,我認為是合吟她和妙玉,這屬于一家之言,且不論,但是,《樂中悲》公認是寫她的,在這一點上各方都不會有争議,那麼,我們現在就隻推敲這支曲。首先要注意,曲名不是《悲中樂》,而是《樂中悲》,就是說,在最後,湘雲能夠得到快樂,但是在快樂當中也有深深的悲傷。依然把落點定在悲字上,告訴讀者,到頭來還是悲劇。曹雪芹把《紅樓夢》整個兒設計成一個大悲劇,他打破了在他之前的那個文學傳統,那種套路窠臼,原來那些作品的寫法,不管前面和中間多麼悲苦,甚至一直悲苦
到結尾之前,但是最後總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苦盡甘來,破涕為笑,大團圓,大開心,到頭來還是喜劇的結局。曹雪芹寫《紅樓夢》,真是了不起,他在我們民族的文學發展曆程上,第一次自覺地、成功地構思出、結撰出一個徹底的大悲劇,在這個總體設計的框架裡,他不可能将湘雲排除在外。
《樂中悲》的頭一句:“襁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绮羅叢,誰知嬌養?”這句不用讨論。它的第二句:“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将兒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風耀玉堂。”則需略加探讨。前面已經引過,說過我的看法。“霁月”就是雨雪後轉晴,霧氣消散所露出的特别清朗明亮的月亮。這句裡的“英豪”有的古本作“英雄”,有紅學家認為是曹雪芹原筆,我也不細說了。接下去,大問題就來了,“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這句明白地告訴我們,她跟一位才貌仙郎結合了,而且打算白頭偕老,這樣的幸福婚姻,等于給她的命運來了一次平衡,把她幼年時因為父母早亡所造成的那些坎坷,都給“準折”了,也就是抵消了。那麼,才貌仙郎究竟是誰呢?
周汝昌先生提出一種看法,認為才貌仙郎說的就是寶玉,寶玉才貌雙全,自不消說,他是天界的神瑛侍者下凡,稱他仙郎也很恰當。他們在八十回後遇合,結為夫妻,誓言要博得個地久天長,以抵消湘雲幼年的那些坎坷痛苦,所以曲子裡這樣寫,這也很切合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暗示。但是,這支曲到這裡并沒有結束,下面還有,“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又何必枉悲傷!”如果才貌仙郎說的是寶玉,那麼,從這句看,終久還是人去屋空,也就是說,最後的結局依然不可能有什麼偕老的“白首雙星”。曲子裡還說,這既然是命中注定,也就隻能是默默地接受,不必枉自悲傷,這也切合了曲子的名稱,就是雖然有一段快樂美滿的姻緣,但是到頭來還是并不能久長,還是一個悲劇的結局。
你看,湘雲的結局究竟是怎麼回事,仔細一讨論,難度竟如此之大。
許多紅迷朋友都知道,紅學界裡,最早是周汝昌先生考證出,史湘雲的原型不僅是曹雪芹的一位李姓表妹,而且,就是跟他合作的脂硯齋。關于脂硯齋,紅學界也是争論很大的。你仔細讀現在古本裡的那些批語,有的有署名,有的沒署名,署名也有好幾個,有的隻出現一兩次,比如松齋、梅溪、立松軒,可以不必深究,但是,署得多的除脂硯齋外,還有畸笏叟,這個署名比脂硯齋更怪。那麼,脂硯齋與畸笏叟,究竟是一人而前後署了兩個名,還是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人?看那些批語,肯定是女子口氣和很像女子口氣的比例很大,但是也有少數批語,不大像女子的口氣或者是那個時代女子不會有那種說法的。所以,你得知道,紅學這個領域裡,幾乎在每一個問題上,不僅是大問題,就是小問題,也總是有争論,至今沒有形成某論一出衆人皆服的局面。這也許恰恰是《紅樓夢》能形成一門紅學,能讓我們大家在這一公衆共享的學術空間裡撒歡打滾,獲得快樂的獨特之處吧。好,關于湘雲的原型就是脂硯齋的根據,大家可以去看周先生的書,我不在這裡細介紹他的有關論證,我要說的是,我是認同周老的這一重要觀點的。
雖然我總體上認同周老的觀點,但是,在對八十回後史湘雲命運結局的推測上,我跟周老的看法有重大的不同。
我認為,《樂中悲》曲裡所說的才貌仙郎,不是寶玉,而是衛若蘭。脂硯齋批語,不管是署脂硯齋還是畸笏叟,既然就是湘雲的原型,那麼,她對涉及到金麒麟的那些批語,就一定可信,她會亂批嗎?她明确告訴我們,寶玉所得到的那隻金麒麟,一度到了衛若蘭手中,可見金麒麟是一個中介,使湘雲和衛若蘭一度發生了關系。再看書裡,早在第三十一回,就說湘雲訂了婚,一直到八十回結束,也沒說取消了這個婚約,可見,到八十回後,她一定是出嫁了,應該就是嫁給了衛若蘭。衛若蘭是一位王孫公子,跟湘雲應該是門當戶對,而且,從曹雪芹給這個角色取的名字——我們都知道《紅樓夢》裡角色的名字,往往是一眼能看出妍媸賢愚的,蔔世人、詹光、單聘仁等一看就是壞名字,衛若蘭一看就是好名字,說他氣味如蘭草般清雅,可見是一位很不錯的丈夫,說湘雲嫁給他,是厮配得才貌仙郎,也無不可。像妙玉,曹雪芹并沒有給她設定一個仙界的身份,但贊她“才華阜比仙”,那麼衛若蘭之所以被曹雪芹那麼肯定,可能還不僅是才貌特好,他在八十回後射圃一段情節裡有重頭戲,而且佩戴着那隻大金麒麟,可能是他和湘雲結婚時,寶玉送給他的。八十回後的射圃情節,不會是像第七十五回裡所寫的,賈珍搞的那種以練習射箭為幌子所組織的享樂活動,而很可能是“月派”人物以練習騎射而采取的一次政治行動。我這樣猜測不能說毫無道理,我在前面講座裡很多次講到馮紫英,那是個“月派”政治人物吧,那麼,在第十三回,衛若蘭的名字就跟馮紫英排列在一起,那不會是偶然的。本來,湘雲嫁給衛若蘭,算是對以往因為父母雙亡而形成的早年坎坷有了個補償,可是,衛若蘭所參與的“月派”謀反行動失敗了,湘雲就不是一般的寡婦了,她作為罪家的一個犯婦,恐怕所經曆的那些事情,就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了。為什麼有關衛若蘭射圃的文字會“迷失無稿”?如果僅僅是些閨友閨情的内容,也許那些文稿就還不至于“迷失”吧?乾隆一個堂兄弟叫弘,他知道《紅樓夢》,也能得到抄本,但是他就是不敢看。他的一個侄子,就是康熙的十四阿哥——在二阿哥被廢後一度最有希望成為康熙的繼承人——他的孫子,叫永忠,永忠看了《紅樓夢》而且寫了三首詩,弘連那詩都讀了,卻還是在那詩上頭寫了這樣的批語:“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衛若蘭射圃一段文字,估計就是嚴重的“礙語”,借去看的人或因為害怕,或認為将其銷毀是保護了曹雪芹,甚至是别有險惡用心,就說是“迷失”了,到今天,我們就再也看不到,弄得在這裡讨論,史湘雲後來究竟怎麼了?我就猜測,衛若蘭出了事死了,臨死前,總算把那隻大金麒麟留給了湘雲,讓她設法找到寶玉。
那麼,“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伏的是誰呢?我的推理是,确實應在了寶、湘二人身上。湘雲在衛若蘭死後,曆經磨難,後來大概是在瓜州渡口,通過妙玉,得以跟寶玉遇合。那時候湘雲應該是别的什麼都沒有了,但還珍藏着那一對金麒麟,寶玉見了,一定百感交集。
這樣解釋,雖然算得融會貫通,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存在,必須再做努力,加以破解,那就是如果寶、湘遇合後就白頭偕老,那麼,也是脂硯齋批語裡說的,寶玉最後是懸崖撒
手,意思就是大徹大悟,都還不是一般地出家當和尚,應該是徹底地了結了塵緣,回到天界,回到西方靈河岸的三生石附近,回到赤瑕宮裡,繼續當神仙,當神瑛侍者去了,那麼,湘雲不就被他撇下了嗎?又怎麼談得到是白頭偕老呢?
曆來的研究者,專業的也好,業餘的也罷,不管是怎樣的一個思路,到頭來都會遇到這個最難啃的難題,特别是如果認為湘雲的原型就是脂硯齋,而脂硯齋不僅做編輯和批注的工作,甚至還參與創作出點子,讓曹雪芹删什麼、補什麼,有時候,幹脆自己執筆。像前面提到的,她就可能執筆寫了鳳姐點戲的那段情節,我們現在看到的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就可能是她補全的,因此,她怎麼會讓自己的批語跟三十一回的回目去發生沖突呢?她不可能去做前後自相矛盾的事。那麼,不矛盾,前後一緻,順理成章,寶、湘苦難中會合以後,又該是怎麼個情況呢?怎麼既“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又保持一個大悲劇的結局呢?如果寶、湘後來就那麼一直生活在一起,白頭偕老,雖然貧窮,不也很幸福嗎?又怎麼會是個大悲劇呢?那不是跟西洋古典童話,比如《格林童話》的那些公式化的結尾雷同了嗎?不管故事裡的王子公主、靓男俏女遭遇到什麼磨難,故事最後,他們總是結合到一起,于是,故事就以那樣的一句話結束:“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認為,曹雪芹是不會那麼寫的,他就是要寫一個屬于全人類的,充滿哲理意味的徹底的悲劇,他把最有價值的事物,最美麗的一群女性,她們如何被命運撕碎,驚心動魄地寫出來,給我們看,令我們驚悚,讓我們感悟,讓我們産生大悲憫,在祭奠了這些犧牲品以後,立下誓願,要更尊重生命的花朵,要讓大地上出現更合理的生活,要努力讓詩意融會進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生命,每一種事物……
因此,認為《紅樓夢》最後,寶、湘是一個近乎喜劇的白頭偕老的結局,顯然不符合全書的宗旨,也不符合他藝術上的總設計、總構思。
為了破解“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有的研究者就絞盡腦汁,去另辟蹊徑,比如,說白首雙星是張道士與賈母,張道士是榮國公的替身,兩個人在清虛觀見面時,都已白發蒼蒼,而在這回裡,出現了金麒麟,所以說是因為麒麟,寫到了這麼兩個白發老人;而對“雙星”的解釋,則是說參星與商星,永不能靠近結合。那麼,這段情節裡,就埋伏着一段他們的“前傳”:他們曾暗中相愛,有情人未成眷屬,賈母嫁給了賈代善,張公子就憤而出家進了道觀,成為張道士,之所以說是榮國公賈代善的替身,也是那麼一種暗示。正因為賈母年輕時候也曾浪漫過,所以,當賈琏因為跟鮑二家的偷情,引發出鳳姐潑醋大鬧的風波以後,她才會對賈琏和大家說:“什麼要緊的事!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裡保得住不這麼着,從小兒世人都打這麼過的。”你聽了這樣的解釋,怎麼個感想?我對做出這樣解釋的人抱尊重的态度,隻是不信服,因為,賈母跟張道士見面,是在第二十九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回目是三十一回的,對不上榫,而且,書裡明寫湘雲有一個小點的金麒麟,寶玉得到過一個大點的金麒麟,解釋這個回目,繞開寶、湘二人是不行的。
我在前面的講座裡提到過,我認為寶、湘後來應該是在苦難中,因妙玉犧牲自己,成全他們,而遇合,就相濡以沫,共渡殘年。現在我把思路又捋了一遍,要補充一點,就是,雖然曹雪芹寫書時,湘雲的原型還在,但在書裡,這兩個藝術形象終究也還是沒能就那麼生活到永遠,說他們白頭是指他們在苦難中,未老先衰,白了少年頭。由于來自難以抗拒的追索迫害,湘雲很可能徹底地雲散水枯,她也成了“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裡的一位紅妝。寶玉看破一切後,懸崖撒手,自己回到天界靈河岸,跟他一起落草的通靈寶玉,就回到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還原為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已經見證了人間的悲歡離合、生死歌哭,上面就出現了一部《石頭記》。在第五回裡,《紅樓夢》十四支曲的引子裡,仙女們唱的最後一句是:“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懷金悼玉,懷的不僅是寶钗那個金,更是湘雲那個金,悼的不僅是黛玉,也是妙玉,而且,其實也是懷念和悼念所有薄命的美麗青春女性。
說到這裡,我已經把金陵十二钗正冊裡的六钗進行了一番探究,不知道聽衆、讀者諸君還有沒有興緻?在我,可謂興緻方酣,下一講我将跟大家一起讨論迎、探、惜三春的命運結局,特别是探春遠嫁,她究竟嫁給了誰呢?對于她來說,遠嫁究竟是福還是禍呢?她後來還有家可回嗎?還回得來嗎?下一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