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明儒學案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古典文學 > 明儒學案 > 明儒學案·河東學案上·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明儒學案·河東學案上·同知薛思菴先生敬之

書籍名:《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薛敬之字顯思,号思菴,陝之渭南人。生而姿容秀美,左膊有文字,黑入膚内。五歲即喜讀書,居止不同流俗,鄉人以道學呼之。成化丙戌貢入太學,時白沙亦在太學,一時相與并稱。丙午,谒選山西應州知州,不三四歲,積粟四萬餘石,年饑,民免流亡,逋而歸者三百餘家。南山有虎患,仿昌黎之《鳄魚》,為文祭之,旬日間虎死。蕭家寨平地暴水湧出,幾至沉陷,亦為文祭告,水即下洩,聲如雷鳴。奏課為天下第一,陞金華府同知,居二年緻仕。正德戊辰卒,年七十四。
      先生從周小泉學,常雞鳴而起,候門開,灑掃設坐,至則跪以請教。故謂其弟子曰:“周先生躬行孝弟,其學近於伊、洛,吾以為師;陝州陳雲逵,忠信狷介,凡事皆持敬,吾以為友。吾所以有今日者,多此二人力也。”先生之論,特詳於理氣。其言“未有無氣質之性”是矣。而雲“一身皆是氣,惟心無氣”,“氣中靈底便是心”,則又歧理氣而二之也。氣未有不靈者,氣之行處皆是心,不僅腔子内始是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氣耳。
      思菴野錄
      心乘氣以管攝萬物,而自為氣之主,猶天地乘氣以生養萬物,而亦自為氣之主。
      一身皆是氣,惟心無氣。随氣而為浮沉出入者,是心也。人皆是氣,氣中靈底便是心。故朱子曰:“心者,氣之精爽。”
      心本是個虛靈明透底物事,所以都照管得到。一有私欲,便卻昏蔽了,連本體亦自昧塞,如何能照管得物?
      學者始學,須要識得此心是何物,此氣是何物,心主得氣是如何,氣役動心是如何,方好着力進裡面去。
      千古聖賢,非是天生底,隻是明得此心分曉。
      天地間凡有盛衰強弱者,皆氣也,而理無盛衰強弱之異。先儒謂“至誠貫金石”,則理足以馭氣矣。
      心便是官人,性便是個印信,情便是那文書,命便是那文書上說的物事,文書或寫得好歹,說得利害緊慢,便喚做才。這一弄事物,不是氣怎麼做的?便喚氣。故心、性、情、命、才、氣本同一滾的事,更何異?
      德無個大小,且指一物始根,便是大德;發生條達,千枝萬柯,都是那根上出來,便是小德。
      接事多,自能令氣觸動心,敬則不能為之累,否則鮮不為之累。
      心之存,則海水之不波;不存,則沙苑之揚灰。
      仁則是心求仁,非一方也。但心有所存主處,便是求仁。觀諸孔門問答,可見師之教、弟子之學,都隻是尋讨個正當低心,心外無餘事。
      《太極圖》明此性之全體,《西銘》狀此性之大用。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标貼出個心之體用來。程子因而就說個“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包括這兩句。
      “有朋自遠方來”,與“天下歸仁”之旨同。
      “活潑潑地”隻是活動,指鸢魚也。便見得理氣,說得面前活動,如顔子“卓爾”,孟子“躍如”模樣。
      天地無萬物,非天地也;人心無萬事,非人心也。天地無物而自不能不物物,人心無事而自不能不事事。而今天下隻是一個名利關住紮了,壅住多少俊才,可勝歎哉!氣化然也。
      氣化人事,不可歧而二之,須相參而究之,然後可以知天道消息,世道隆替。
      因天地而定乾坤,因高卑而位貴賤,因動靜而斷剛柔,因方類物群而生吉兇,因天象地形而見變化。此聖人原《易》之張本以示人,故曰“《易》與天地準”。
      《太極圖》雖說理,亦不曾離了氣。先儒解“太極”二字最好,謂“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目”。“象數未形”一句,說了理,“形器已具”一句,卻是說了氣,恁看氣理何曾斷隔了。
      雨暘燠寒,風之有無,見得天無心處。風雷變化,氣使然也。
      天本無心,以人為心,聖人本無心,以天處心。其未至於聖人者,可不盡希天之學乎!何謂希天?曰:“自敬始。”
      凡所作為動心,隻是操存之心未笃,笃則心定,外物不能奪,雖有所為,亦不能動。
      在天之風霜雨露者,陰陽之質;在地之草木水石者,剛柔質也;在人之父子君臣者,仁義之質。陰陽一剛柔也,剛柔一仁義也。陰陽氣也,離那質不得;剛柔質也,離那氣不得;仁義性也,離那氣質不得。未有無氣之質,未有無質之氣,亦未有無氣質之性。偶觀杏實,會得一本萬殊道理。當時種得隻是一本,如今結了百千萬個,不亦殊乎?一本萬殊,萬殊一本,有甚時了期,就見得天命不已氣象出來。
      古來用智,莫過大禹,觀治水一事,隻把一江一河,便分割天地。
      堯、舜之世,以德相尚,故無谶緯術數之可言。漢、唐以下,僞學日滋,故有谶緯術數之事。
      古人之論處家,有曰義,有曰忍。蓋忍字無涯涘,義字有正救,獨用忍不得。獨用義亦不得,上下名分不得不用義,出入日用不得不用忍。義與忍相濟,而後處家之道備矣。
      孔門優遊涵泳,隻是調護個德性好。凡問政、問仁、問士、問禮與行,不過令氣質不走作,掘得活水出來。
      夜氣與浩然之氣不同,彼以全體言,此以生息言。但“浩然”章主於氣,“牛山”章主於性,學者互相考之,有以知性氣之不相離也。
      天高地下,萬物流行,分明個禮樂自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