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彭德懷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彭德懷傳 > 附錄:萬言書

附錄:萬言書

書籍名:《彭德懷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1959年7月14日
      
      彭德懷
      
      主席:
      
      這次廬山會議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組有幾次插言,在小組會還沒有講完的一些意見,特寫給你作參考。但我這個簡單人類似張飛,确有其粗,而無其細。
      
      因此,是否有參考價值請斟酌。不妥之處,煩請指示。
      
      甲、1958年大躍進的成績是肯定無疑的。
      
      根據國家計委幾個核實後的指标來看,1958年較1957年工農業總産值增長了48.4%,其中工業增長了66.1%,農副業增長了25%(糧棉增産30%是肯定的),國家财政收入增長了43.5%。這樣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各國從未有過的。
      
      突破了社會主義建設速度的成規,特别是象我國經濟基礎薄弱,技術設備落後,通過大躍進,基本上證實了多快好省的總路線是正确的。不僅是我國偉大的成就,在社會主義陣營也将長期的起積極作用。
      
      1958年的基本建設,現在看來有些項目是過急過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資金,推遲了一部分必成項目,這是一個缺點。基本原因是缺乏經驗,對這點體會不深,認識過遲。因此,1959年就不僅沒有把步伐放慢一點,加以适當控制,而且繼續大躍進,這就使不平衡現象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增加了新的暫時困難。但這些建設,終究是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在今後一兩年内或者稍許長一點時間,就會逐步收到效益的。現在還有一些缺門和薄弱環節,緻使生産不能成套,有些物資缺乏十分必要的儲備,使發生了失調現象和出現新的不平衡就難以及時調整,這就是當前困難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1960年)計劃時,更應當放在實事求是和穩妥可靠的基礎上,加以認真考慮。對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設項目實在無法完成的,也必須下最大決心暫時停止,在這方面必須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則嚴重失調現象将要延長,某些方面的被動局面難以擺脫,将妨礙今後4年趕英和超英的躍進速度。國家計委雖有安排,但因各種原因難予決斷。
      
      1958年農村公社化,是具有偉大意義的,這不僅使我國農民将徹底擺脫窮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會主義走向共産主義的正确途徑。雖然在所有制問題上,曾有一段混亂,具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錯誤,這當然是嚴重的現象。
      
      但是經過武昌、鄭州、上海等一系列會議,基本已經得到糾正,混亂情況基本上已經過去,已經逐步的走上按勞分配的正常軌道。
      
      在1958年大躍進中,解決了失業問題,在我們這樣人口衆多的、經濟落後的國度裡,能夠迅速得到解決,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在全民煉鋼鐵中,多辦了一些小土高爐,浪費了一些資源(物力、财力)和人力,當然是一筆較大損失。但是得到對全國地質作了一次規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養了不少技術人員,廣大幹部在這一運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雖然付出了一筆學費(貼補20餘億)。即在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
      
      僅從上述幾點來看,成績确是偉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經驗教訓,認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如何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這次會議,到會同志都正在探讨去年以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見。通過這次讨論,将會使我們黨的工作得到極大好處,變某些方面的被動為主動,進一步體會社會主義經濟法則,使經常存在着的不平衡現象,得到及時調整,正确的認識“積極平衡”的意義。
      
      據我看,1958年大躍進中所出現的一些缺點錯誤,有一些是難以避免的。
      
      如同我們黨30多年來領導曆次革命運動一樣,在偉大成績中總是有缺點的,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現時我們在建設工作中所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調而引起各方面的緊張。就其性質看,這種情況的發展已影響到工農之間、城市各階層之間和農民各階層之間的關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關系到我們今後動員廣大群衆繼續實現躍進的關鍵所在。
      
      過去一個時期工作中所出現的一些缺點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觀因素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不熟悉,沒有完整的經驗。對社會主義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體會不深,對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沒有貫徹到各方面的實際工作中去。我們在處理經濟建設中的問題時,總還沒有像處理炮擊金門、平定西藏叛亂等政治問題那樣得心應手。另方面,客觀形勢是我國一窮(還有一部分人吃不飽飯,去年棉布平均每人還隻18尺,可縫一套單衣和兩條褲叉)二白的落後狀态,人民迫切要求改變現狀。其次是國際形勢的有利趨勢。這些也是促使我們大躍進的重要因素。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适應廣大人民要求,加速我們的建設工作,盡快改變我們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過去一個時期,在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這主要是:
      
      1、浮誇風氣較普遍地滋長起來。去年北戴河會議時,對糧食産量估計過大,造成了一種假象。大家都感到糧食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因此就可以騰出手來大搞工業了。在對發展鋼鐵的認識上,有嚴重的片面性,沒有認真地研究煉鋼、軋鋼和碎石設備,煤炭、礦石、煉焦設備,坑木來源,運輸能力,勞動力增加,購買力擴大,市場商品如何安排等等。總之,是沒有必要的平衡計劃。這些也同樣是犯了不夠實事求是的毛玻這恐怕是産生一系列問題的起因。浮誇風氣,吹遍各地區各部門,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見之于報刊,确使黨的威信蒙受重大損失。當時從各方面的報告材料看,共産主義大有很快到來之勢,使不少同志的腦子發起熱來。在糧棉高産、鋼鐵加番的浪潮中,鋪張浪費就随着發展起來,秋收粗糙,不計成本,把窮日子當富日子過。嚴重的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容易得到真實情況,直到武昌會議和今年一月省市委書記會議時,仍然沒有全部弄清形勢真象。産生這種浮誇風氣,是有其社會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這也與我們有些工作隻有任務指标,而缺乏具體措施是有關系的。雖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經提示全黨要把沖天幹勁和科學分析結合起來,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看來是沒有為多數領導同志所領會,我也是不例外的。
      
      2、小資産階級的狂熱性,使我們容易犯左的錯誤。在1958年的大躍進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徉,為大躍進的成績和群衆運動的熱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傾向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總想一步跨進共産主義,搶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風;把黨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群衆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置諸腦後了。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戰略性的布局和具體措施,長遠性的方針和當前步驟、全體與局部、大集體與小集體等關系混淆起來。如主席提出的“少種、高産、多收”、“15年趕上英國”等号召,都是屬于戰略性、長遠性的方針,我們則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當前具體情況,把工作安排在積極而又是穩妥可靠的基礎上。有些指标逐級提高,層層加碼,把本來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達到的要求,變成一年或者幾個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脫離了實際,得不到群衆的支持。諸如過早否定等價交換法則,過早提出吃飯不要錢,某些地區認為糧食豐産了,一度取消統銷政策,提倡放開肚皮吃,以及某些技術不經鑒定就冒然推廣,有些經濟法則和科學規律輕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種左的傾向。在這些同志看來,隻要提出政治挂帥,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記了政治挂帥是提高勞動自覺、保證産品數量質量的提高,發揮群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加速我們的經濟建設。政治挂帥不可能代替經濟法則,更不能代替經濟工作中的具體措施。政治挂帥與經濟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兩者必須并重,不可偏重偏廢。糾正這些左的現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傾保守思想還要困難些,這是我們黨的曆史經驗所證明了的。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現了一種空氣,注意了反右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觀主義左的方面。經過去年冬鄭州會議以後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現象基本上糾正過來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這個勝利既教育了全黨同志,又沒有損傷同志們的積極性。
      
      現在對國内形勢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經過最近幾次會議,黨内大多數同志的認識已基本一緻。目前的任務,就是全黨團結一緻,繼續努力工作。我覺得,系統地總結一下我們去年下半年以來工作中的成績和教訓,進一步教育全黨同志,甚有益處。其目的是要達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個人責任。反之,是不利于團結,不利于事業的。屬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等問題的不熟悉方面,經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實踐和探讨,有些問題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問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摸索,也是可以學會的。屬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已經有了這次深刻教訓,使我們較易覺醒和體會了。
      
      但要徹底克服,還是要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這次會議中所指示的:“成績偉大,問題很多,經驗豐富,前途光明”。主動在我,全黨團結起來艱苦奮鬥,繼續躍進的條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今後4年計劃必将勝利完成,15年趕上英國的奮鬥目标,在今後4年内可以基本實現,某些重要産品也肯定可以超過英國。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成績和光明的前途。
      
      順緻
      
      敬禮!
      
      彭德懷
      
      1959年7月14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