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小傳
1902年10月1日,黃克誠出生在湖南省永興縣油麻墟的下青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中,父親黃清業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為維持家庭生計,除種幾畝薄田外,農閑時還到廣東樂昌等地挑鹽回來賣,掙點錢以補家用。母親鄧龍桃也能在農事之餘磨點豆腐賣,父母的勤儉僅能讓家中的大小六口人?口。黃克誠小時就好讀書,這無疑給黃清業一個驚喜,家中世代沒出過讀書人,這一下出了個好讀書的伢子,怎不讓人高興?于是父親就湊了點錢把他送進了私塾。黃克誠讀書十分用功,有時着了迷,不是忘了吃飯,就是外出砍柴打草時忘了回家。冬天農閑時,黃克誠還到西邊幾十裡地的馬田墟挑木炭到東邊的黃婆垅去賣,往返好幾十裡地,掙點腳錢去讀書。當時黃克誠還有一個哥一個弟也在上學,家中貧苦已不能再繼續送孩子們讀書了,父親隻好保重點,讓好讀書的二兒子黃克誠一個人上學讀書,讓其哥哥和弟弟都停學,好讓家中出一個讀書人,以後不會受人欺侮。黃克誠的三叔也很支持。這樣在全家的支持下,黃克誠就從鄉下來到了縣裡上高等小學。
1922年黃克誠從高小畢業,秋天又考上了設在衡陽的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在該校,黃克誠接受了不少進步思想,讀到一些革命著作,他一顆年輕上進的心随着時代的脈搏跳動起來。在學校讀書時,他參加過支援水口山礦工們的罷工鬥争,目睹了學生驅逐反動校長的運動。他從學潮中看到了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鬥争才會取得勝利。從此,他一邊用功讀書,一邊積極聯系進步老師和同學,不久他認識了共産黨員龔際飛,後來參加了中國共産黨,那時他23歲。
黃克誠入黨後不久,毛澤東來到衡陽,指示衡陽黨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水口山、郴州、衡山一帶,并提出派一些黨團骨幹到廣州學習,培養工農運動的領導人。這樣,經湘南區委批準,黃克誠等人被派到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這個講習班是國民黨中央黨部主辦的,由湖南政治研究會具體負責,理事會由七人組成,其中毛澤東、林伯渠、李富春都是理事會成員,李富春為班主任。在講習班,毛澤東還為學生們講授農民運動的課程,深深地影響着黃克誠。1926年6月,因湖南的湘軍第4師唐生智部宣布參加國民革命軍,編為第8軍,準備北上與北洋軍閥作戰,部隊急需政治人才,于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決定将政治講習班中的合适學生派去。經過考核,黃克誠被派到唐生智的第8軍擔任營政治指導員。是年冬,唐部又擴編為第4集團軍,轄第8軍、第35軍、第36軍,黃克誠調到第36軍第2師第4團任團政治指導員。
1927年5月21日,湖南省發生馬日事變,國民黨右派勢力日益猖狂,軍隊裡的共産黨員受到威脅,黃克誠感到唐生智已經有右傾表現,心裡就提高了警惕。一天夜裡,一陣輕輕的叩門聲驚醒了黃克誠,原來是軍中的好友劉川來報信,說:“今天下半夜要動手了,命令我來抓你。咱們是患難與共的朋友,我怎麼能抓你呢?你趕快走吧!”黃克誠在夜色中離開了部隊,走在路上,月光下一片銀霜,心中卻無限悲涼。
秋天,他回到了家鄉,不久與湖南省委派到永興的黨組織聯系上了,并組織了黨在湖南發動的湘南暴動。暴動的那一天,農民暴動隊伍成功地占領了永興縣城。這一支農民武裝被整編為永興赤色警衛團,黃克誠任黨代表兼參謀長。次年4月,在敵軍的攻擊下,黃克誠率部撤離永興,向井岡山轉移。到了井岡山之後,毛澤東和朱德的兩支部隊在砻市會師,部隊改編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轄三個師、六個團,黃克誠的部隊改編為第12師第35團,黃克誠任團長。不久部隊又一次改編,黃克誠被派到永興的營部工作。
井岡山當時聚集了1萬多人,物資給養出現極大困難。加之部隊上山時,有些婦女、老人、小孩也混雜其中,戰鬥力不強,需要作一些疏散。紅4軍軍委決定把耒陽、永興、郴縣、資興四個縣的農民武裝編成四個遊擊隊,回本縣去打遊擊。永興縣的農民武裝為第二路遊擊隊,黃克誠任司令員。這樣黃克誠帶了幾百号人、二十幾條槍就下山回到永興縣地界,準備和駐守在縣裡的敵軍展開遊擊戰。不料部隊剛到縣城附近,副團長劉承羔急于攻城,不聽黃克誠的勸告,夜間瞞着黃克誠貿然行動,使遊擊隊一下子被擊潰,剩下6個人跑了回來。黃克誠于是不得不離開永興,望着星光下的家鄉,痛苦地和犧牲在這塊土地上的戰友告别了。
1929年1月,黃克誠一路風塵來到上海,找到了黨組織,與中央接上了關系。次年春,中央軍委令黃克誠去工農紅軍第5軍工作,任大隊政委。5月,在攻修水的戰鬥中,黃克誠身先士卒,冒着炮火攀梯登城,大大地鼓舞了戰士,他的勇敢行為一下成為部隊中的美談。6月,部隊奉命擴編為紅3軍團,紅3軍團在彭德懷指揮下在湖南打了幾場勝仗,并于7月27日占領了長沙。8月,敵軍調重兵向長沙壓來,紅3軍團撤離長沙,退向平江。這時軍團開會讨論下一步行動。黃克誠在會上反對攻打中心城市,發表了不贊成攻打武漢的意見,立即受到與會同志的嚴厲批評,指責他是嚴重的右傾機會主義,認為他目前的思想狀态,已不适宜擔任重要領導工作,于是,撤了原要其擔任縱隊(師)政治委員的任命。不久紅3軍團部隊與紅1軍團合編為紅軍第一方面軍,黃克誠任紅8軍第4師第3團政委。
1930年,紅軍中出現了一場打AB團的錯誤運動。所謂AB團,是在1927年江西成立的一個反革命組織。AB團是反布爾什維克的英文縮寫。其實這個組織在紅軍中人數極少,壽命很短,但當時在左傾思想占上風的時候,全紅軍都要抓出AB團分子,一旦認定,就會被砍頭,一時誤殺了很多革命同志。黃克誠當時被委任為團“肅反委員會主任”,對這種盲目抓人嚴刑逼供的做法很反感,但上級保衛局不斷催促他完成抓人人數任務,一時有的同志受不了逼供而誣陷了其他同志。黃克誠心裡明白,這些同志是一些勇敢的戰士,對黨是忠誠不二的,就極力保護他們,不執行上級命令。事情鬧到軍團政治部,有人反倒懷疑黃克誠也是AB團分子,要查他。這時彭德懷出面了,說:“黃克誠要是AB團分子,那還有誰不是啊?笑話!”結果,黃克誠雖沒有被戴上AB團分子的帽子,但團政委的職務卻被撤了,調到軍團政治部當了個巡視員。直到夏天上級才委任他為紅3軍第3師政委。
1931年7月,蔣介石發動了對紅軍的第三次大圍剿,調動30萬軍隊分兵三路進攻中央蘇區。這時黃克誠所在的紅3軍正駐在閩西建甯、泰甯一帶,聽到消息後,部隊立刻進入備戰狀态。毛澤東指示紅1方面軍主力繞到興國,直搗敵人後方,然後由西向東橫掃敵軍後方聯絡線,把敵人主力撇在贛南。若敵軍回身過來,必定疲于奔命,再尋機打可殲之敵。7月10日,紅3軍團沿閩西的山間小路向興國進發,兩地有千裡之遙,沿途是崇山峻嶺,又值酷暑,軍情緊急,部隊行軍之困難不言而喻。黃克誠的眼睛高度近視,夜間行軍不敢戴眼鏡,隻得由人引着爬山越嶺,困難更在他人之上。他仍然随軍日夜兼程,終于随部隊在7月28日趕到了興國。31日,部隊從興國經萬安突破富田時被敵軍發現,敵軍立刻從四面包圍過來,一時3萬多紅軍隐入高興圩附近的山林裡,等待總部命令。黃昏時分,紅12軍把敵軍主力引走,紅3軍團在夜間悄悄地轉移到蓮塘地區。8月6日夜,紅軍主力向蓮塘地區的敵軍上官雲相的第47師發動攻擊,首戰告捷,殲滅敵軍一個旅,敵旅長譚子鈞被擊斃。紅3軍團接着進攻黃陂,殲敵三個師。之後紅軍左征右戰,轉戰于興國、東固、白水等地,兩個多月間,擊潰敵軍七個師,殲敵十七個團,計3萬多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1年,黃克誠任紅3軍團第1師政委,1月10日接軍委命令率部攻打贛州。當時,黃克誠對敵我情況作了分析後認為,打贛州是冒險行為,從地理形勢上看,贛州易守難攻,從兵力上看,敵強我弱,加上我軍沒有攻城經驗,而敵軍守城早有防備,所以打贛州并非良策,不如圍贛打援。然而當時彭德懷打贛州的決心很大,又是軍委命令,如能打勝,會給中央蘇區造成極好的有利形勢。于是戰鬥如期進行。黃克誠率部攻打贛州西門,幾經惡戰,敵軍火力太猛,敵軍在城内又築有兩道工事,緻使紅軍戰士犧牲過多,進攻多次失利。一個月過去了,贛州仍未攻克。這時國民黨集中了更多兵力前來支援。一夜,黃克誠部遭到敵軍偷襲,師長被敵人捉走了,紅1師處境十分危險,面對不斷擁來的敵軍,黃克誠命令部隊向南門方向撤離,好與第2師會合。這時,南門也是一片混亂,軍團參謀長鄧萍還在指揮部隊對抗。黃克誠見情況十分不利,勸說鄧萍撤離,鄧萍同意後,部隊冒死突圍,黃克誠帶着部隊沖破敵人的火力網,撤離了贛州。這次黃克誠在敵反攻時,未接命令就主動撤走,但是由于處置恰當,才未被追究。不久紅3軍團召開田村會議,批評黃克誠的右傾機會主義,不過還未撤職。此後黃克誠一直受批。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後,毛澤東的軍隊領導職務被免除。這時紅3軍團召開廣昌會議,因黃克誠在紅3軍團同意毛澤東的正确主張而被批判,也撤了他的師政委的職務,黃克誠改任紅3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一星期後又改任教導營政委。後來部隊在江口集結,黃克誠又調回紅3師任政委。
國民黨在1933年發動了第四次大圍剿失敗後,緊接着又發動了第五次大圍剿。蔣介石率百萬大軍圍攻革命根據地,紅軍這時卻在王明的錯誤指揮下多次失利。為了保存革命火種,中央決定進行戰略轉移,二萬五千裡長征從此開始了。10月17日,紅3軍團奉軍委命出發了,軍團代号是“福州”。此時,紅3軍團是全軍的右路先鋒,黃克誠所率的紅4師又是軍團的前衛部隊。10月22日,紅3軍團突破第一道防線,紅4師渡大庾河占領了新城,分左右兩路進入湖南。11月3日,紅3軍團迫近汝城,在第二道防線遭遇敵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紅3軍團迅速打退敵軍,突破封鎖線,接着一鼓作氣攻開敵第三道防線,受到中央軍委嘉獎。此時,蔣介石才發現紅軍西進的意圖,是要和湘西北的紅2、6軍團會合,急調40萬大軍沿湘江兩岸構築起第四道封鎖線,以阻止紅軍西進。11月26日,紅3軍團急行軍進抵廣西文市,以紅4師為先鋒向湘江東岸的界首進逼,順利攻占該鎮,接着渡過湘江,在光華鋪與敵軍對峙,成為中央縱隊的左翼,而右翼的紅1軍團也已占據全州,為中央紅軍搶渡湘江起到極為有利的保護作用。但是中央紅軍行動緩慢,錯失良機,緻使敵軍迅速壓過來,使我軍左右兩翼軍團受到極大的威脅。11月29日,敵人向紅4師發動進攻,阻擊戰打得十分艱苦,一天内犧牲了兩個團長,三天後,紅軍以400多人的傷亡代價打退了敵人的反攻,掩護了中央紅軍渡過湘江。之後,紅4師仍舊擔任掩護中央紅軍前進的任務,和敵軍多次相遇,又多次打退敵人,使部隊一點一點地向前推進。1935年1月3日,紅3軍團接軍委命令,搶渡烏江,奪取遵義,四天後,遵義已在紅軍手中。15日,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總結了教訓,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并推選毛澤東為三人軍事領導小組成員之一。會後不久,毛澤東來到紅3軍團傳達會議精神,黃克誠又一次聽到了毛澤東的講話,格外激動,同時也充滿必勝的信心。1月19日,紅軍主力分三路向習水、赤水方向進發,紅4師這次擔任後衛,在遵義阻止敵軍追擊,戰後追上了主力,随主力部隊向黔川邊境前進。此時,蔣介石調20萬大軍包圍過來,企圖阻止紅軍入川,消滅紅軍于貴州境内。28日,紅軍與敵軍在土城打了一場惡戰,死傷慘重,次日撤出戰鬥,西渡赤水。2月上旬入雲南境内,在紮西集結,部隊進行縮編,紅3軍團直轄四個團,即紅10、11、12、13團,黃克誠為紅10團政委。19日,紅3軍團再渡赤水,苦戰兩日後奪取了婁山關,又向遵義挺進。攻城時,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攻克遵義後,黃克誠部奉命再戰城西的老鴉山,以阻敵人援兵于城外。此仗打得更是艱苦,團長負傷,團參謀長犧牲,隻有黃克誠一人指揮戰鬥。後來在其他軍團的支援下,紅軍全殲敵人兩個師,八個團,俘敵3千多人。這一仗是長征以來遵義會議以後打得最漂亮、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也打出了紅10團的軍威。此後在長征途中,黃克誠的職務有好幾次升降,最後随紅軍順利到達陝北。萬裡長征勝利結束了。
在陝北,他任過軍委衛生部長,不久又調任紅一方面軍第4師政委,旋又調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長、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國共合作後,西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黃克誠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不久黃克誠發現部隊取消了政委制度後,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不利于部隊的管理和團結,于是建議恢複政委制,恢複師團政治部,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9月,黨中央同意了這個建議。10月,中央軍委分别任命了各部政委,黃克誠調任115師344旅政委,旅長是徐海東。1938年,344旅在溫場和日軍打了第一場大仗,但由于友軍的配合有誤,讓本來可以殲滅的敵軍有了喘息之機,等來了援兵,我軍被迫撤退。徐、黃二人将這次戰鬥經過和教訓寫成了總結報告給八路軍總部,以利其他兄弟部隊獲得教訓。4月初,日軍糾集3萬餘衆分九路向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圍攻而來,徐、黃率部協同兄弟部隊分路迎敵于沿途戰線上。16日,該旅第689團與129師及友軍在武鄉長樂村夾擊日軍,激戰一天殲敵2200餘人,迫使日軍回撤。19日,該團又一次側擊日軍撤退部隊,擊斃敵200多人。到4月29日,我軍徹底粉碎了日軍的九路進攻,鞏固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之後,黃克誠率344旅在晉南高平地區駐紮。?1938年,黃克誠兼任太南地區軍政委員會書記,10月參加了太行根據地各方面主要負責人會議。
1940年,八路軍各部隊進行了整編,黃克誠的344旅多次調動。7月,成立了八路軍第5縱隊,黃克誠任司令員兼政委,部隊奉令開往皖東北開辟蘇北根據地,很快與新四軍會師于東台。在鹽城,黃克誠與陳毅又一次會面,陳毅極為高興,特設席招待他并賦詩以慶:“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侪并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這年11月,新四軍發起了打韓德勤的曹甸戰役,此時,黃克誠認為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不宜打。後來果然沒有打好,但華中局領導認為黃克誠是右傾,作戰不力,撤了他第5縱隊司令員職務。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了。28日,我黨在鹽城重建了新四軍軍部,将新四軍抗日将士9萬餘衆編為七個師、一個獨立旅,黃克誠任第3師長兼政委,率部在蘇北地區活動。這年4月5日,毛澤東來電報,對當前的敵我形勢作了分析,提出要發展華中根據地的部署意見,電報說:“韓德勤進攻皖東雖因失敗退返淮河以北,李品仙受我李先念縱隊五個團向大别山脈攻擊之威脅而有停止進攻皖東之意,蔣介石亦有停止軍事沖突與我談判條件,欲把我八路軍、新四軍統統納入黃河以北,劃定黃河以北為我兩軍防區之企圖。但第一,華北敵占領區日益擴大,我之鬥争日益艱苦,不入華中不能生存;第二,在可能的全國性突變時,我軍決不能限死黃河以北而不入中原,故華中為我最重要的生命線;第三,此次蔣令韓德勤、李品仙、李宗仁、衛立煌及所有鄂、豫、皖、蘇各軍向我新四軍進攻,釁自彼開,故我仍應乘此時機派必要軍力南下。黃克誠率344旅在現地休整并與胡服、雪楓取得電台聯絡後,應遵朱、彭令開入淮河北岸,胡服先至該地等候,該旅到達後即聽胡服意見部署兵力布置工作。彭吳支隊亦聽胡服、克誠意見向蘇北出動,從徐州附近逐步南進,先占鹽城、寶應以北各縣。344旅與彭吳支隊南下口号,仍是救援新四軍與配合友軍抗日。如屆時李品仙已撤退進攻皖東部隊,并恢複駐立煌辦事處,釋放張夫人及一切被捕黨員,退回軍款,則我軍暫時可不開入淮南,第一步以鹽城、寶應、蚌埠、蒙城為界。如韓、李來攻,則消滅之;如韓、李願讓該線以北為我防區,則暫時妥協之。如彭吳兵力不足,則344旅協助之。惟整個蘇北、皖東、淮北為我必争之地,凡揚子江以北,淮南路以東,淮河以北,開封以東,隴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統須在一年以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據地。責成344旅、彭吳支隊、雪楓支隊,羅戴支隊,陳毅之葉飛部,配合地方黨,負其全責。凡軍事行動統歸朱、彭兩總及胡服同志指揮之,一切具體部署、政治口号、政權建設、發展計劃及統一戰線方針,統由胡服負責,會商克誠、雪楓考慮決定,報告朱、彭及中央軍委。”從電報中可以看出中央對黃克誠的意見的重視。
黃克誠接受任務後,率部立赴鹽城、淮海兩地開展工作,建立了各級抗日政權和民衆抗日組織,不久淮海地區出現了抗日的新局面。
這年夏天,日軍與國民黨僞軍共4萬多人,分兵七路氣勢洶洶地殺向鹽城,企圖一舉殲滅新四軍。當時有人提出保衛鹽城與敵人決一死戰,以雪皖南事變之恨。黃克誠分析了敵我形勢,指出蘇北靠近南京,對國民黨威脅很大,一旦敵軍遇挫,還有可能增加兵力,如果硬拼,對我軍不利,不如軍部主動撤離鹽城,跳出敵人包圍圈,找機會打擊分散敵軍。最後軍部同意黃克誠的意見,将部隊分批撤出鹽城。後來在敵軍的三十四個日日夜夜的掃蕩中,黃克誠率部英勇作戰,靈活機動地打擊敵軍,在敵軍大部隊撤離後,立即攻下阜甯、益林、東溝、高作、建陽等城鎮,建立了一片新的根據地。9月,新四軍第3師打下了鄭潭口鎮,擊毀了這個自稱為鐵鎮的漢奸窩子,為我軍擴大根據地掃除了障礙。1943年2月,日僞又集中了2萬兵力對鹽阜地區進行瘋狂大掃蕩,黃克誠決定采取避開敵人主力與敵人周旋,抓住機會打擊敵軍的戰略方針,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1945年3月,太平洋戰争爆發,我軍展開了對敵戰略攻勢。黃克誠确定攻打在兩年前被敵軍占領的阜甯城,投入十一個團的兵力,由黃克誠親自指揮,勢在必得。開戰前,黃克誠逐團檢查準備工作,幫助各團制定作戰計劃,指示各團不但要勇敢作戰,還要學會政治攻勢。于是在前沿有部隊開展了對敵喊話、漂送标牌、唱家鄉小曲的政治攻勢,收效頗為可觀,僞軍中不斷有人投誠,投誠的人中有的還參加了喊話隊,再一次動搖了敵人的軍心,削弱了敵軍的戰鬥力。4月24日深夜,攻城戰鬥打響了,黃克誠親臨前線,指揮若定,率部與敵軍激戰了36小時,一鼓作氣拿下了阜甯城。整個戰鬥戰線長達25公裡,摧毀敵人碉堡143個,解放土地1000多平方公裡,收複村莊560多個,殲敵僞軍七個團,取得了華中抗日戰場戰略反攻的一次重大勝利。8月15日,日本投降,不久,黃克誠部奉命攻占淮陰、淮安等蘇北重鎮。對付國民黨的守軍,取這幾座城池,于黃克誠來說好比探囊取物,很快部隊連下數城,黃克誠臉上泛起了勝利的微笑。
1945年9月14日,鑒于日軍投降,蘇軍進入東北,國民黨一時難以派兵進占東北,東北出現真空的有利形勢,黃克誠深謀遠慮,不顧饒漱石的阻擾,立即給中央發電,向中共中央建議,應盡量多派部隊去占領東北,至少5萬,能去10萬最好,以創建強大的東北根據地。此建議被毛澤東、中央軍委采納。9月底,黃克誠奉命率3師主力第7旅、第8旅、第10旅及獨立旅共3萬5千餘人開赴東北戰場,離開了他戰鬥多年的蘇北地區,去迎接更大的戰争考驗。其間,黃克誠遠見卓識,未采納有人提出的“部隊可不帶武器、過冬棉襖,輕裝到東北就地解決”的意見,命令全師部隊一律攜帶槍支、過冬行裝、遠程跋涉到東北。事實再一次證明,黃克誠的這一決定是十分正确的。部隊進入東北後,即遇到東北寒冷氣候和國民黨軍的進犯,當時蘇軍不許我軍動用東北境内軍械庫的槍支、彈藥,如采納某些人的意見,後果不堪設想。
11月中旬,國民黨軍沿北甯鐵路北上,連占山海關、綏中、錦西等地。此時黃克誠率部進軍東北途中曾多次向中央提出行軍計劃,皆受到中央批準,為部隊保存了實力,争取了時間和主動。25日,部隊曆經千山萬水到達錦州附近的江家屯待命。26日,他又建議東北部隊暫不在大城市和交通幹線作戰,而以一部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建立農村根據地,做長期鬥争準備。
到了東北後,黃克誠對所屬部隊與當地的形勢作了綜合分析,提出目前我軍有“七無”不利因素,即無地方黨組織,無群衆組織,無政權,無後方,無糧食,無醫藥,無衣服鞋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讓部隊投入大規模的戰鬥,他說:“我們是疲憊之師,而且沒有根據地作依托,而敵人是乘輪船進東北的精銳之師,策疲乏之兵,當新羁之馬,是不可取的。”當時林彪是東北的軍事領導,采納了黃克誠的建議,命令第3師轉移到義縣、阜新一帶發動群衆,進行休整。12月28日,毛澤東給東北局發來一電指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迅速在西滿、東滿、北滿劃分軍區和軍分區,将軍隊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軍。将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發動群衆,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遊擊隊、民兵和自衛軍,以便穩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黃克誠看了電報後,覺得這一決策真是太英明了,立即命令部隊分散在義縣和黑山邊境一帶,清剿土匪,發動群衆。1946年1月,黃克誠率部攻克通遼城,殲滅僞軍1千多人,消滅了土匪武裝,迅速開辟了這一地區的工作。這時,東北局已在西滿成立了分局和軍區,于是他建議把第3師與西滿軍區合并,以便開展工作。不久中共東北局任命黃克誠為西滿分局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1947年3月,李富春書記調走後,黃克誠代理書記職務,一時政治和軍事兩副重擔挑在他的肩上。他一邊組織軍隊進行剿匪,一邊建立地方政權進行土改,讓人民獲得土地。此舉既密切了軍隊和人民群衆的關系,也使部隊的各種物資有了保證。8月,他看到西滿軍區和分局的工作已經完成,建議赴東北各部隊全部由東北局統一領導。中央同意後,任其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統管東北地區我軍的戰勤工作。黃克誠來到了哈爾濱,半年間他定政策、搞調查、立制度,很快使後勤進入有序的工作之中,保證了前方戰鬥的供給。
1948年4月,黃克誠又調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同時兼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委。9月,遼沈戰役開始了,黃克誠在後方積極組織支前工作,保證了前方的需要。11月初東北全境解放,不久,天津被我軍攻克,黃克誠調天津任軍管會主任和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接管天津,組織新的政權。于是他又一次踏上征途,迎接一項全新的戰鬥――城市建設工作。黃克誠主政天津時期,劉少奇在天津提出對資方不要講鬥争,以團結資方搞好生産,并要資本家放心大膽地幹。黃克誠向劉少奇提出不同意見:“我認為當前對資方是要團結,但不能放棄鬥争,應該是又團結又鬥争,在鬥争中求團結。”表現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堅定的階級立場。
共和國成立後,黃克誠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此時中共中央已決定将工作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而他從剛解放的湖南的實際出發,注意城鄉兼顧,着力抓好農村工作,領導清剿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土匪,鎮壓反革命,進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會秩序,恢複并發展生産和文教事業。
1952年11月,黃克誠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
自1954年起,黃克誠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
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大将軍銜。
1956年,黃克誠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58年10月,黃克誠任總參謀長,參與制訂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方針和各項規章制度,領導軍隊的建設。
1959年,黃克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上,明知彭德懷已被批判,仍仗義執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錯誤,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最後一次被撤職,長期受審查。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黃克誠遭到迫害。
1977年12月,黃克誠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次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委員,并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此後,黃克誠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平反冤假錯案,重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端正黨風,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作者點評
一般來說,軍事家往往是以勇敢或戰争謀略來獲得戰功的,而黃克誠的軍事生涯中除帶兵打仗外主要還是從事政治工作,所以他是一位有文化有思想的軍事将領,在戰争年代與和平年代,都表現出他的一種個性特點:冷靜地思考,大膽地建議,果敢地行動,忠貞地行事。黃克誠在黨内軍内曆來是以看問題尖銳著稱的,陳毅就曾對第3師的幹部說過:“你們的師長眼睛雖然近視,但他看事情卻是千裡眼啊!”同時他又是一個勇于提意見的人物,以緻毛澤東也曾因他愛提意見而說過“上至中央下至支部,他都有意見”的話。如參加革命之初,他就曾反對過湘南暴動中的燒殺政策;紅軍時期他又反對肅反擴大化;抗戰初期他反對死打硬拼;解放戰争初期提出在東北建立根據地;解放後,在廬山會議上支持彭德懷反對“大躍進”;文革後複出他又能超越個人的感情、意氣,從整個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評價毛澤東……。在一切革命重要關頭,他都能對事情進行冷靜的思考,向黨向上級軍事首長提出合理的建議。他多次因上書直言而丢了軍職,爾後又多次因為他的直言之正确而官複原職或升遷。他雖屢屢被整,卻又不斷受到重用,這其中即體現出他非凡的理智和高度的黨性,也表現出一名軍事将領的卓越才能和極高思想素質,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種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從黃克誠一生對中國革命的追求和奉獻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铮铮鐵骨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他對戰争的深刻分析和大膽建議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一位軍事将領對革命戰争的忠誠和堅貞。從他晚年對毛澤東的評價,更能使我們看到一個革命者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境界。與其說黃克誠以其一生的軍事生涯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不如說是他用一生中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至死不渝的精神塑造了他在軍史中的偉大形象。他的深謀遠慮,他的遠見卓識,他的不尚苟且,他的耿直不阿,至今仍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這些優良品質,構成了我黨領導的一代軍魂。正是由于我黨有了成千上萬個像黃克誠這樣的優秀将才,不可一世的蔣家王朝才能被推翻,人民軍隊才能無往而不勝。